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宁化传奇:惊心的抗战航运

2015
08/11
08:09
三明日报


  饶文光在半个世纪后向我们重提七觚龙时,脸色骤变,连声说“要烧香,要拜七觚尊王”。


  七觚尊王庙在七觚龙滩的岸边。过滩时,船家与货主必备“三牲”前往祭拜、许愿或还愿。同时,将满载的货物卸下一些,由挑夫运到滩外,等候重新装船——岸边因此辟出栈道,专供挑夫和纤夫行走。外地的船工不敢过滩,只好请当地的艄公代劳。久而久之,七觚龙滩外形成了码头,挑夫、船工陆续在此定居,竟然发展成一个名叫龙下的村子。


  水急冒险,水浅拉纤。叶坊村尾的眼汁滩水深仅及小腿,枯水时节更是只能淹没脚盘。船过此滩,船工只能涉水拉纤。脚踩乱石,头顶烈日或迎寒风,拖船一步一步往前挪行。用煮过的竹片编成的缆绳不易腐烂,却能将双肩勒出血来!伊老先生用宁化方言为我们咏唱了旧时民谣:“船过眼汁滩,船夫泪汪汪。撑得船来心肝疾(心痛),老妹想我眼汁淌。”咏罢,他一声长叹:“撑船,艄排,艄工背上绑灵牌哪!”


  进入清流地界,更是险滩不断,尤以沙芜境内的大长龙滩和安砂境内的五霸龙滩最为险恶,《古今图书集成》描述九龙上下二十余里的境况:“每龙两岸石峡逼窄为关隘,宽仅丈余,石龙横截水中,高可数丈,乘舟下龙如在高山落坑!”


  船工们摸索出了闯滩技术:过滩前备好竹笼头和石篮——竹笼头如网,套在船头,既可以防触礁,又可以导航;竹编的石篮内装巨石,固定在舵杆,拖住船,用来减速。


  伊老先生说,安砂的五霸龙滩落差三米多,船随溪水冲下去,船从浪底冒出来,船老大稳稳地站在船头!嚯,船老大,厉害!


  就这样,船工们搏击在生死线上,将军需物资源源运往临时省会,在另一个战场上支援着抗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