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传奇:惊心的抗战航运
2015
08/11
08:09
三明日报
昔日的码头已成小沙坝
3 宁化船工的抗战生涯
宁化参与抗战航运的34名船工,有24人出自“翠江边上的船夫村”——横锁。他们多师徒关系,撑船技术世代相传,专以水运谋生。
今年78岁的伊昭浩先生,在翠江边的几个村子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曾参与劳格文主持的“客家传统社会”田野调查,是熟悉宁化航运的专家。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客厅,他为我们讲述了惊心动魄的航运生活。
从宁化到永安的130多公里水道,统称九龙溪,滩多流急,民谣惊呼:“九龙十八滩,滩滩鬼门关。”船工们驾着大船、小船出行,往返一趟,大船13天,小船12天,每月往返两趟。
船刚出县城不久,就闯入了擂钵滩,被漩涡转了个晕眩,又冲进“两岸芒角列竖”的乌龙峡。出此“六脉咽喉”十五里,便是七觚龙滩了,李世熊将它载入《宁化县志》:“盘石截流,中劈一线,舟穿涛旋,凡七折而下,稍失势齑粉矣。”令人大惊失色。
伊昭浩在上个世纪亲历了过滩之险。他回忆说:“船入滩口,水道越来越窄,及进入槽内仅容一船通过,两边怪石嶙峋,江中礁石丛生,江水拍打着岩石,发出阵阵涛声,卷起层层巨浪。船只在弯弯曲曲的水道中行进,不一会儿就进入龙头。一块巨石拦在江中,船必须调转90度,绕过巨石。只见艄公篙头往石上一点,舵工船尾一摇,船急转,穿过了龙口。江水击打着船头,溅起几丈高的浪花,发出巨大响声,真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几分之一秒的操作失误就有可能船毁人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林联捷到治平彭坊村调研驻村工作[ 08-11 ]
- 下一篇:“卫计新风”微信专栏昨上线[ 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