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传奇:惊心的抗战航运
2015
08/11
08:09
三明日报
老人不到20岁,就开始跑船和造船
2 抗战时的宁化航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4月,福建省会迁到永安,山城人口骤增,军民生活亟需周边山区各县的供给。素有“闽西粮仓”之称的宁化县,成为补给临时省会的大后方。省粮食厅发文,要求宁化月供3万吨军需品。
宁化自古富庶。这里耕地多,自然灾害少,盛产粮、油、茶、薯、花生、大豆、薏米、禽畜、晒烟和土纸等。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四乡有市,无日不圩”,在抗战时期,有的被称为“小上海”。1937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22万亩,产粮27622吨,平均亩产124公斤。民谣唱道:“泉上田地好大坵,三年两不收,一年得丰收,有米下福州。”
“七·七事变”一个月后,宁化成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宁化分会”,具体领导宁化人民的抗战后援工作。同一年,宁化县妇女会成立,组织妇女宣传队、慰劳队、救护队、晨呼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筹集支前物资。
这些物资,通过九龙溪航运到永安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林联捷到治平彭坊村调研驻村工作[ 08-11 ]
- 下一篇:“卫计新风”微信专栏昨上线[ 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