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孔德林:对乡土社会的凝视

2014
11/14
08:27
中国日报网


他同时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符号,隐喻着我们现下的生活处境。谢少杰摄


    隐喻


    我们站在这里,身后是沉默无声的传统,面前是波谲云诡的时代


    孔德林的话题是从玉扣纸开始的。玉扣纸,是福建宁化当地的一种传统手工纸,以嫩竹为原料,沿用东汉蔡伦造纸术,纸质柔韧,是古代誉写奏章、经书、族谱的上品。但是,在近二十年,宁化的玉扣纸渐渐地式微了。


    2008年,孔德林与宁化好友、纪录片导演鬼叔中一起,来到宁化治平乡的大山里,在那里找到了还在制纸的老人们。就在阁楼上,孔德林发现了一捆“毛边纸”(也是当地土纸的一种,质量普通些,常用来包装玉扣纸),因为存放的年代久了,还有些潮破。但是孔德林觉得有意思,于是老人们把纸送给了他。


    今年初,厦门喂空间(WE SPACE)的策展人王琦开始筹划孔德林的个展。春节,孔德林看着这叠毛边纸,突然有了“这个还没玩过,不如玩玩这个”的想法。不曾想,一个创意引发了另一个创意。因为毛边纸潮破得厉害,还常常是在关键的位置破个大洞,所以他别出心裁地用更加古老的清朝药书的书纸,精心地剪出各种形状,不只是弥合毛边纸上的破洞,而且成为画布上互相呼应的形体,完成了一种奇妙的构图。


    在画作《空亭读书图》里,一个尺寸巨大的宁化传统的“灯笼”成为占据了画幅的大部分,“灯笼”的骨架上飘着云朵,“灯笼”里坐着一架电视机,旁边紧挨着一些药书剪成的形状。


    而在《断尾·仿焦尾古琴》里,画面的主体是孔德林家藏的“焦尾古琴”(一段朽木,被他从山上拣回来后,用药书讲究地贴满了,成为有古韵的一把“古琴”),但是载着古琴的推车,灵感却来自宁化元宵游神时的一种推车,被孔德林解构后重组了。作为背景,浅浅地画了一大摞的碗,还有自行车。


    这样不同属性、不同时代的符号充满了孔德林的画作,让他的画充满了隐晦的寓意。其实,孔德林是一直擅用隐喻的。在2008年的《花鸟三联图》里,就有一副图,画面上只有一盘蚊香,腾起一团烟,暗喻着从有到无的过程。在《猛于虎》里,他用一个大脑的剖面图和一只猛虎,意指非理性的情绪“猛于虎”。


    但是,在他近年来的作品里,现代与传统的符号越发密集地同时呈现在画布上。这正是孔德林当下最深刻的体会。“我们从父母那得到的是很传统的观念,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人生观;但是我们学到的、生活里接收到的是来自全世界的开放的信息,我们用的生活品又是最时新的、最超前的。”孔德林说。他感到,现在的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很混乱。


    所以,他同时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符号,隐喻着我们现下的生活处境。“它们放在一起,视觉上看是矛盾的,但是这就是现实。”孔德林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