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上卷 第三章 解放后党组织及其重要活动
1953年起本县开始实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迄1956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3%,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9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4%上升到15%,全民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53年的1880元提高到7128元,财政收入增长2.4倍,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县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大”路线,开始转入领导全面 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在这十年中,虽然遭受到严重挫折,但主导方面仍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后来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骨干,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时期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1957年5月县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开展为期四个半月的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批评建议。6月28日整风运动转为反右派运动。由于斗争的扩大化,把数十名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1957年11月,县委召开八天的县、区、乡三级领导干部会议,贯彻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扩大)精神,会上号召全县人民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以冲天的革命干劲,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慨,把各项生产推向新的高潮。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6月26日~7月1日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会上根据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普遍愿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加紧建设社会主义,但由于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可能性,提出一些诸如“创造亩产万斤稻”等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在全县掀起大炼钢铁、大办交通、大修水利和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等群众运动,有的工作取得成果,特别是对改变宁化交通和水利的落后面貌起了推动作用。但许多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脱离实际的可能性;欲速则不达,甚至劳民伤财。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不到一个月,全县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接着大办民兵师,人民公社实现所谓“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之后,开展所谓“反右倾”斗争,也挫伤了一些干部和群众。这些年间,县委组织工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影响,造成全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局面,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1960年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9%,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30%,粮食总产下降到4.55万吨,粮食和农副产品奇缺,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了较严重的营养性水肿病和人口非正常死亡。
- 上一篇: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03-29 ]
- 下一篇:第五节 宣传教育工作[ 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