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中国绿都 最氧三明】宁化:大山的回报

2021
01/12
07:25
三明日报

宁化水保科技示范园


本报记者 杨燕蓉 本报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数九寒冬,从嘴里呵出的一缕缕白烟填满了狭小的空间。宁化县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张仁涛似乎感觉不到寒冷,说起县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他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水土流失占县域总面积比例从最高峰的18%到去年的9.4%,治理区内的植被覆盖率从65%提高到81%以上。昔日荒山秃岭,今朝林深叶密。“翻身”农户把歌唱,水土保持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可以防护农田面积8.03万亩、村民2.34万户,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达4000万元~8000万元。


水土流失治理,折射出宁化人对绿水青山的不懈追求。


宁化地处武夷山脉中南段东麓,是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境内有牙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亩蓄积量居世界之冠的古杉木王群等自然景观。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宁化人把保护与发展写在前行的道路上:护字当头,树好生态屏障;生态生产并重,“绿化”“财化”共赢;致力绿色发展,铺就百姓生态富民新路……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坚守这样的理念干事创业,山区小城终于等来了大山的回报:前不久,宁化县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石壁镇溪背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油茶护山


宁化的绿色保护篇章从做好水土保持这一页开启。


曾经,县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比二成,重点乡镇像石壁、淮土一度达到一半以上。”一毕业就从事水土保持工作,张仁涛一干就是34年,对这项工作的熟悉程度就像他对自己的认知一样。


“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光骨头(母岩石)。”当地谚语生动说出流失地的土地贫瘠,在这些地方只能种单季稻或者效益低的农作物。然而,土地越稀薄,农民越是着急,扛着镰刀、锄头到处无序砍伐、开荒,更是加重了流失的进度。


正本清源。治理工作从人起步。结合国家、省上补助资金,县里大刀阔斧进行封山禁伐,推行以奖代补,按照3口人200度电费计算,给每户农户每月40元补贴。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补助3400万元,相当于使用薪柴6.1万吨,差不多是11.85万亩林地一年的生产量。


以电(气)代柴,让广大农民心甘情愿收起柴刀后,治理从山下转入山上。种地瓜、茶叶、果树……山上的试验田绿了又枯、枯了又绿,因为收效甚微且无法涵养水源,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


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同步发展的路径在哪?宁化自古有种油茶树的传统,当地林业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全市油茶种植现场会就在淮土镇召开。也许耐旱、耐瘠薄的油茶树可以一试!说干就干。县里结合水土保持相关政策资金,引入社会资本,以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农户参与等方式,鼓励企业、大户开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治理和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已引进了14家民营企业、培育16户种植大户、承包8.7万亩水土流失地进行开发种植。


杜秋生的厚德农业公司,先后在石壁镇陂下村、溪背村、江头村这3个水土流失严重的村落承包1万多亩荒山开发。如今,他位于溪背畲族村的5000余亩油茶林长势漂亮、前景可期。回忆起刚接手这片土地的情景,杜秋生还历历在目:山上水土流失严重,一到下雨天,雨水直接冲刷着土地,各种作物在顷刻间夹杂着泥沙卷入河里,自己常常望山兴叹……


自有资金加上县里补助,杜秋生建立蓄水池,进行坡改梯,撒入草籽种了树,逐步减缓了水土流失步伐,如今满目荒山渐生金。公司除了油茶林种植,还进行茶油精深加工、销售、副产品循环利用及深度开发,茶油收入达1000万元。


油茶护山,放眼宁化乡野,在水土流失地,郁郁葱葱的油茶林成为大山的“守护神”,也成了当地农民的“财神爷”。在石壁、淮土这两个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镇,当地农民以山地、林地入股油茶运营公司、基地,目前已入股农户1.1万户,占总户数的70%以上,农民在基地打工加年终分红,每年增收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油茶治理模式适合在坡度较缓、水层较好的土地,对于其他的地块,根据地块类型和流失程度,我们也进行综合施策治理。”张仁涛说,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5.6万亩,在全省率先退出5个省级I类水土流失治理县。“十三五”期间,宁化县就实施了30余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总投资1.86亿元。

    

生态富民


蓝天白云、潺潺流水、鸟鸣清脆……鼻间那花草混着水气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这是许多游客置身湖村镇蛟龙溪丛林漂流的真切感受。


依托30多亩原始森林及蛟龙溪地理优势,北京宁化商会把创业项目选在这里,流域整治、坡度改造、环境治理、修建公路,这一藏在深山中的项目硬是投资了1300万元。


“看中的就是这里良好的生态,原始森林沿着河道展开,一路过去都是碧水绿树,每天第一趟下漂还常能看到成群的鸳鸯。”项目负责人阴仁斌在这里土生土长,深知这方山水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


原始意味着天然,在这片未经开发的“圣地”活动,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修路。此地地处湖村、泉上、水茜交界,处于管理“真空地带”,项目所在地的肖严坊自然村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2米多宽的泥土路,沿路随处可见杂草分布。2015年,从镇中心到漂流上码头的水泥路开通,去年上码头到下码头的道路也连接起来,共计7公里。


生活在这里大半辈子的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困扰大家几十年的出行难竟然解决了。


“这几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盖新房,毫不夸张地说,仅公路沿线的肖严坊、牛坑两个自然村就盖了80多幢农家小院。”肖严坊村民陈启亮说起这条路的建设特别兴奋,他向记者描述此前村民盖房子运料进村的情景:由于是泥土路,满载砂石的拖拉机勉强开到村口,就因为太重陷到泥土路中,村民得用农用车盘一半,方能勉强开进村。


良好的生态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除了通路,许多村民当起护漂员、售票员、管理员等,实现家门口就业。老陈就是管理员之一,管理加上动用自家机械运送皮筏艇,他每个月有5000多元收入。“村民们的土鸡土鸭土蜂蜜也不用翻山越岭拿出去卖了,游客一来,随手带走,常常供不应求。”


蛟湖


同样在湖村,因蛟湖而兴的蛟湖小镇同样美得让人沉醉。


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当地打造集美景观赏、果园采摘、文化体验、文旅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不要吃喝打牌这么通俗,这里注重的是让游客在美景中沉淀文化因子,造就有品质的生态游。”项目负责人连新福说,为此他特地从各地征集明清至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5幢古民宅,采取整体搬迁、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复建,设置红色、客家、地质等展览馆,并开设研学课程,让游客边玩边学。


事实证明,如此独特的生态游广受游客欢迎,小镇开设才两年多,声名早已在外,上海、江西、北京、湖南等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曾到访。


家门口的旅游景点,也让周边村民拍手叫好。


边看美景边挣钱,这两年,陈家村村民官辅仁幸福感与日俱增。“我就给景区打杂,水电维护、苗木管护、协调事宜,每个月轻松挣了3000元。比起下地,更轻松,回报也更高。”老官说,看着景区越来越热闹,去年他还种了10多亩脐橙,今年刚挂果就在当地销售一空,净挣7000多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宁化,好山好水成了最大的绿色银行,接续不停的生态福利正不断释放,土地增绿、产业“变”绿、村民“享”绿,人们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林下三叶青种植

    

林下生金


水土保持为宁化生态环境保护写下壮美的诗篇。当然,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几年,县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色生金、大山富民。


水茜镇张坊村后山上,一个个黑色“木头桩”与周边山林融为一体,显得自然而安详。这些“木头桩”里面种着中草药三叶青,今年,林下套种的这120亩三叶青,成了村财增收的新亮点。


“保守估计3年后亩收入4万元。”水茜镇副镇长邱建华说,此前村财每年仅有5万元~6万元,这笔收入将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三叶青是我国独有的珍贵药材,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因过度采挖,野生三叶青远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价格看涨,人工种植市场广大。


2015年,本土青年谢治龙把三叶青福州种植基地回迁水茜镇石寮村,在农村广阔天地做起了“林下生金”的文章。从最开始的几亩到现在的1700多亩,从只在山上套种到布局山下种植,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公司、合作社,谢治龙迎风而上、稳扎稳打。如今,他的合作社成为镇里的产业龙头,统一售苗、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村民从不敢尝试到纷纷参与,全镇掀起三叶青种植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目前带动50多户农户种植,其中有37户贫困户,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谢治龙说,如果管理得当、长势良好,回报率也会更高,最高每亩收成能达到10万元。


邱仕银和他种植的三叶青


水茜村贫困户邱仕银就在谢治龙的带领下,用村里的产业扶贫基金种植了1亩三叶青。老张重病缠身,上有两老、下有一女,生活仅靠养鸭和务农,年年入不敷出。三叶青让他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自从去年种植后,一得空他就往地里钻。前几个月,莆炎铁路的线路经过部分地块,挖起三叶青块根竟长得如手指粗壮,老张一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绿满大地,丰收在望,宁化念好生态发展经,带领广大乡民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安远镇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安乐镇治平乡林下套种黄精,城郊镇林下套种铁皮石斛,湖村镇林下套种黄花远志……2019年,仅中草药林下套种面积,宁化县就达5万亩,培育了中草药种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30家。


中草药带动示范,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风生水起,2019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7.04亿元,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0.59万亩。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让生态变业态,宁化着力做好“药”的文章、“林”的文章,不断寻找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这几年,依托良好的生态,宁化还进一步找准发展支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游旅业,不断转变全县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杨燕蓉 雷露微】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