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宁化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8
01/19
00:33
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王帅 林宇熙 通讯员 张丽勍 文/图
2017年高考,宁化一中共有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位居我省县级高中第一位。如此亮眼的成绩,让原本名声不显的宁化一中一下子走入了教育界专家们的视线。
上个月,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彭斌柏一行5人来到宁化一中调研,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化一中接待的第23批“客人”。教育部、省教育厅、三明市教育局、全省各地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教育专家不约而同地到此“探访”调研,自去年10月份至今,已有800多人前来交流和学习。
师徒结对意在“培青促老”
三十出头的青年教师涂海滨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如今是宁化一中高二年段的年段长、县级骨干教师。他的快速成长得益于一中实行的师徒结对。
他告诉记者,在一中,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都会被学校指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当师父,新教师跟班学习,期限是三年。“刚入职的三年,对于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师父的课每堂都要去听,每周师父还会来听一次徒弟的课,对新教师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指导。
在宁化一中校长伊永河看来,这种方式不仅是让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新教师在课堂上的多媒体应用以及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对于老教师同样有所启发,实际是一个“培青促老”的过程。
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不一,如何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早在2013年,宁化一中就创新性成立了高考研究室,下设对应高考学科的9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主持,多名骨干教师和具备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王帅 林宇熙 张丽勍】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吴金珠对城区公交服务工作进行调研[ 01-19 ]
- 下一篇:中沙乡投入5万元养护68公里农村公路[ 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