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教育是宁化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8
01/19
00:33
福建日报
 
 
    教育投入再多都不为过
 
    1月11日,气温骤降,宁化最低气温零下4℃。距县城40多公里的泉上中学校园里却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色。校园内,生活区、休闲区、运动区、教学区分区有序,香樟、红豆杉相映成趣,几只调皮的松鼠穿梭其间,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不少温暖。
 
    泉上镇地处宁化最东部,与明溪县交界,是宁化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泉上中学全校共有学生399名,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
 
    “在泉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走在美丽的校园,校长肖贵根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这两年他花的钱:翻新教学楼近200万元,学生运动场硬化90万元,教学设施设备更新30万元,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设备20万元……“全部是财政拨款,我们的硬件与城区的学校基本没有差别”。
 
    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作为贫困县的宁化可谓“不惜血本”,在财政收入本不富裕的情况下,2014—2016年宁化县公共财政投入教育支出分别高于同期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占全县民生投入近五分之一。短短两年多时间,在硬件提升改造上,新建城东等多所小学;完成泉上中心学校教学楼等34 个农村校的“校安工程”和薄弱校改造项目建设。实施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工程建设。
 
    县教育局长吴革伟说,在宁化当教育局长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领导重视,百姓支持。宁化县委书记余建地曾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对教育,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县长姚文辉说得更直接:“教育是宁化最大的民生工程。”两位党政主官都把教育当作宁化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在打造。
 
    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均衡问题,抬高“底部”破解乡村弱的困境,除了推动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外,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优质师资也是宁化教育的一种努力。“我们的老师都是县管校用,根据需要通过交流方式,解决农村校师资不足不强、结构性不合理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王帅 林宇熙 张丽勍】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