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教育是宁化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8
01/19
00:33
福建日报
 
    吴革伟介绍说,目前宁化县的师资交流主要有选派性交流、区域内交流、优秀教师的支教交流、学校与学校结对交流等几种方式,原则上交流时间最短在一年以上,一般都要服务三年。
 
    为了提高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县里每年拿出15个中高级职称名额,给偏远乡镇和对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同时,在农村校服务的教师每月可以多领六七百元的城乡补助。
 
    交流激活了教师进出不畅固化的一潭“死水”,缓解了骨干优秀教师集中在少数学校的问题。最近几年,由于几任优秀教师外流,泉上中学原本强势的数学科目变成了弱项,县教育局选派具有30年教龄的省先进教师叶翠群前往交流。叶翠群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到乡镇,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泉上中学的数学又恢复了往日荣光。去年,宁化一中考上北大的曹兴辉就是泉上中学输送的。
 
    “教育是件良心活,也是件系统工程。”吴革伟出生于教育世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实实在在地办教育,办实实在在的教育,不做折腾的教育”。当过老师,做过校长,基层工作的经历,让他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四年前,他就提出并确定了“小学打基础,初中练好腰,高中求突破”的链式发展思路,把12年基础教育的三个阶段有机结合起来。
 
    吴革伟说,他理解的教育均衡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投入与师资的流动,还要让每一所学校成为有个性、有特色、有内涵的好学校,而不是搞整齐划一的“人工林”,要结合当地实际从“基因”入手,让每所学校都变得不可复制,让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让孩子面对未来的教育。
 
    所以,在宁化的每所学校都贴上了自己独有的标签,宁化的“三好学生”还有新的定义: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我们的孩子出去考试,每个人的卷面都是漂亮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王帅 林宇熙 张丽勍】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