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 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县之一。民国17年(1928年)在长汀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的徐赤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派回宁化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农会和党团组织。民国19年初,毛泽东、朱德分别率领红四军经过宁化,前往江西广昌,他们在宁化宣传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火种,毛泽东当时还写下《如梦令·元旦》一词,展望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6月,由徐赤生为首的宁化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曹坊、淮土、禾口、城关、李七坑五乡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暴动胜利后,于6月27日成立宁化县革命委员会。7月1日召开党员代表会,成立中共宁化特区委。民国20年成立中共宁化中心县委(辖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之后在宁化境内相继成立宁化、澎湃、泉上三县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党组织和人民政权。民国23年5月中共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由建宁迁到宁化安远,而后又迁到宁化县城。同年10月工农红军出发长征,国民党重占宁化,宁化苏维埃党政机关人员和地方武装转为游击活动,坚持斗争到民国24年5月遭敌人围困而全部损失。在苏区时期,宁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不但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而且在扩大红军运动中,淮土、禾口还双获“我们模范区”的光荣称号。全县参加工农红军的共有13777人,革命烈士3000余人,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宁化人民为抗日救国捐献大量金钱财物,有4900余名青年应征入伍。
解放战争时期,宁化人民为争取早日解放,作了不懈努力。民国37年3月,中共闽浙赣区委(省委),派共产党员到宁化开展革命活动,翌年在禾口、淮土地区组建游击队。宁化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经过多方面进步力量的努力,于1949年10月实现和平解放。
宁化自建镇至解放长达一千余年,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一直处于单一的自然农业经济状态。所以民国《宁化县志》叹息宁化人“囿于旧闻,鲜克变通”。到民国38年(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2045万元,人均150元,农业总产值占98.57%。
- 上一篇:凡 例[ 12-20 ]
- 下一篇:建县至清末大事记(一)[ 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