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一章 购 销
2010
03/24
15:09
《宁化县志》
粮商贩运 主要是长汀、连城粮商,雇人担盐入宁化城关河龙、中沙等地销售,然后收购粮食,由下沙装船转运城关,再运长汀或连城应市。抗日期间,还有永安、南平、福州的粮商来宁化购粮,有的专驻县城收购。有的直接来车装运,当时城外塔下街(今南大街)曾停放过装粮汽车五六十辆。因此,粮价常陡涨陡落。宁化商人也有成批收购大米运销永安,其中徐龙托还在永安开设“徐龙记”米行,兜揽宁化粮食销售或设牙行收取佣金。
油脂(菜油、茶油),历来为油商自由经营,农村圩期,产销见面。城镇居民食油,大多向京果店零购。京果店油脂来源主要是本县乡、村榨油作坊,部分来自江西石城商贩。至解放前夕,巫伟卿在薛家坊开设油牙行,招揽县内外油脂买卖,薛家坊遂成为县内油脂大宗交易场所。
解放初期,粮油仍为私商自由贸易,但不久国营粮食部门即参与市场粮食贸易。供销社门市部开办供应商品食油业务,平抑粮油价格,稳定市场,收到实效。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粮油自由贸易情况曾多次变化:1956年以前,各区圩场在国家粮食市场领导下允许社员余缺调剂,互通有无,如1955年全县1 2个区就设有22个国家粮食市场;1957年10月国家粮食市场关闭,禁止粮食自由贸易,1960~1961年的困难时期,出现粮食黑市交易,每公斤大米价高达6元;1966年春,又允许社员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后,上市少量粮油,集市价格:大米百公斤42~60元,稻谷百公斤28~36元,大豆百公斤64~94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停止粮油自由贸易,禁止私人经营;1979年起,粮油集市贸易再次放开,社员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以后,允许多渠道经营和外销粮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