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畲乡竹海闯出致富路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文/图
“没通水泥路前,半个月抬不出一车毛竹,现在大路通到竹山上,一天就能拉出两三车。”1月12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脱贫户曾钦作激动地说:“竹山路就是致富路,竹子竹笋能及时卖出去,村民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万亩竹山“吐金”
治平畲族乡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平均海拔678米,森林覆盖率88.8%,是福建省19个民族乡之一,也是闽西3个畲族聚集区之一。全乡12个建制村总人口1.4万,其中9个建制村为畲族村,畲民约占总人口的33%。治平畲族乡现有毛竹林15.9万亩,人均11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山峦起伏,竹海莽莽。治平畲族乡是玉扣纸之乡,其手工造纸历史悠久。鼎盛时,全乡有手工纸寮500多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治平畲民用“千担纸、万担粮”为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74年,国家专选特调治平玉扣纸印制《毛泽东选集》线装本。2019年3月,玉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随着机制纸的流行,手工制作的玉扣纸市场大受冲击,全乡惟有下坪畲族村茜坑组一个纸寮还在勉强维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003年林改后,竹农成了竹山主人,育林护林积极性高涨,竹山变“金山”,毛竹变“金竹”。近年来,治平乡立足毛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毛竹特色产业。2019年,全乡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7900亩,培育丰产林基地3500亩,竹林抚育5万亩;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其中林下套种黄精、七叶一枝花等畲药种植500余亩。
自古以来,治平畲民靠山吃山,竹笋成为当地市场上的主要交易之物。“全村毛竹立竹量170多万根,年伐毛竹21万根,采鲜笋1520吨,制作笋干50吨。”治平畲族村主任蓝其森表示,竹笋纯属天然绿色食品,但利润薄,只有积极发展林下种养业和竹制品加工业,畲民才能真正走上致富路。
竹产业助增收
近年来,治平畲族乡不仅建成了通乡三级公路和通往所有建制村的水泥路,还新建、改建了一批县道、乡道、村道公路和竹山公路。路通了,竹企纷纷入驻。全乡现有规模以上竹企8家,带动2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2018年,福建畲福韵竹制品有限公司落地治平畲族村,2019年被列为市级“五比五晒”重点项目。宽阔明亮的车间里,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和轰鸣的机器声,扑鼻而来的是竹木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在一片竹林之中。“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到家里,收入也稳定。”脱贫户王优金在该公司上班,她对眼前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很珍惜。
治平畲族村青年蓝其辉一家承包了200多亩毛竹林,除了挖笋,竹子全卖给了企业加工竹制品,每年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治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入红色、畲族、客家文化,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以“访畲探源·岽观天下”为主题的休闲生态文化旅游小镇,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区域品牌。
如今,围绕竹生态和竹文化,畲乡治平不断发展竹海旅游业,畲民生活越来越好。2018年,全乡12个空壳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50户745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脱贫。2020年,治平畲族乡小流域被评为三明市“最美小流域”及“十佳小流域”,治平畲族乡获得“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村(镇)”称号。
“去年我乡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对湖背角至茬口8.2公里公路进行改扩建,今后我们要加大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建设畲乡致富路。”治平畲族乡党委书记温享平表示,随着畲乡交通网的完善,畲民的致富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 上一篇:【风展红旗如画】田螺髻上红旗飘[ 01-27 ]
- 下一篇:【五比五晒】宁化:“百日攻坚”聚合力,工业发展开新篇[ 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