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女·客山·祖地
2017
11/14
06:48
三明日报
当地文化人刘根发认为,宁化客家文化具有原始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客家山歌、古游傩、木活字印刷术和客家擂茶是宁化的四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宁化客家山歌文采生动,曲调优美。内容多反映男女爱情和劳作,句式多样,有的使用大量衬词,显得口语化。《等情郎》是代表作:
月亮出来蒙蒙光,妹在山脊等情郎。
风吹竹叶批批动,又惊又喜又心慌。
这个县已有300多首宁化山歌、小调等,整理汇编成《宁化客家民间音乐》,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山歌手。
古游傩为夏坊的“梅山七圣”崇拜,始于明朝中后期。七圣即猴、猪、羊、狗、牛、蛇、蜈蚣,以七个面具代表。正月十二午夜过后,扮演七圣的七个人先去七圣庙内,焚香迎奉面具,再去吴家祖祠内秘密装扮,天亮参加夏坊庙会。七圣走村串户,手执竹鞭左右挥舞,为人们祈祥纳福。村民巴望能取走七圣手中的竹鞭,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上,以求神明保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江月兰 吴火招 张丽勍 文/图】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县计生协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11-14 ]
- 下一篇:爱的教育[ 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