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治理水土流失 建设生态环境

2017
07/04
07:28
三明日报

 

  “5年来,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6%,比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6月26日,宁化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各部门持续抓好造林绿化,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宁化围绕“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包干、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的48字治理方针,唤回青山绿水,建设秀美山川。“十二五”期间,宁化完成投资2.73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96平方公里,占总任务的123.3%。2016年,宁化投资3592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5万亩,占计划治理面积的103%。宁化现已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4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9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评验收。


  “五个结合”创新治理理念


  宁化是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据2011年全省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62%,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达11.09万亩,占流失面积21.00%;水土流失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西部的石壁、淮土、方田、济村等4个乡镇,流失面积达30.9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42.7%,并以紫色土水土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剧烈、治理难度大而闻名全省。


  近年来,宁化坚持“五个结合”,推进规划建设。与发展油茶产业相结合。围绕打响宁化淮土油茶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与农村造福工程相结合。规划项目区百户以上新农村造福工程点,对区域内离行政村所在地5公里以上、居住人口30人以下的偏僻村庄进行造福搬迁。与转移农村劳动力相结合。对接客家小吃产业、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免费批量培训宁化客家小吃能手,引导水土流失区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减轻流失区农业人口对生态的压力。与改善农村耕作条件相结合。实施水土保持河岸整治、项目区作业道路建设与推进村组公路、耕作道路等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倡导农民科学种养、培肥土壤、保护环境。宁化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持续抓好森林保护,开展了绿色生态保护战役、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乱砍滥伐林木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宁化实行重点流失区群众生活燃料补助,现有1.5万户农户享受燃料补助。


  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地整治和“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宁化确定石壁镇溪背畲族村、淮土镇桥头村、淮土镇赤岭村、淮土镇竹园村、华侨农场等5个整治点,整治总面积10201.91亩,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996亩,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6亩,整治后可新增耕地1142亩。通过水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宁化培育发展了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