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熊:节炳千秋 泽被一方
2015
04/09
07:08
三明日报
正诡互用 保土安民
李世熊隐居泉上,不止于顾惜个人的名节,还因为族人、乡亲需要他去保护。
1644年,清兵入关,天下大乱。这年八月,南明的海忠伯田仰领着数百溃兵路过泉上,乡民不知所措,被杀五人。当天夜里,留坑村遭焚。第二天,溃兵南下,泉下的乡兵以为是土寇,赶去拦截,混乱中,多人死在明军刀下。当时,李世熊还在宁化城中,闻讯悲愤不已。
世熊归隐时,黄通与太守李友兰勾结,四处任命千总,把势力扩大到泉上,只有李世熊敢于不睬他。不久,宁文龙杀了黄通。接着,清兵进剿宁文龙和罗庭,又有彭妃起义于延祥——几路匪兵义军往来争战,泉上百姓夹缝求生。
此时,李世熊的名望成了“挡箭牌”,他的智慧成了“护身符”。
有一天,宁文龙、罗庭率兵三千余人突然来到泉上,乡民来不及逃难,不知所措。李世熊见过大世面,他亲自张罗,安排酒肉,安顿住宿。宁、罗看在李世熊的名望和应变上,也约束了部属,屯兵三天,兵民相安无事。但罗庭不挑点事,心有不甘,撤到乌村又返回泉上,说是两名士兵失踪,被茶园背的李清甫谋害了。后经李世熊竭力调解,才免去一场血光之灾。
顺治八年除夕,李世熊在溪边散心,见人携包赶路,疑是盗贼,一问,原来是逃乱投亲的。李世熊推测,贼寇将至,及时带领乡亲入寨,躲过了一劫。
李世熊作为乡贤,在动乱的年代,不吝贡献自己的才智,“登坛誓众设险自雄”,督民训族,力行保甲,以致匪类潜踪,商贾如归。远客一路提心吊胆,进了泉上地界就放心了。
设险自雄,离不开寨堡、武装。为避寇乱,乡民往往逃入山林,被抓了杀,没被抓的,也因雨雾而得风湿顽疾。李世熊一回到泉上,就告戒族人务必“保寨”,堂叔蕃如公乃督乡民大加修葺。顺治五年(1648年)起,李氏一族以寨为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宁化县侨联六届三次全委会召开[ 04-09 ]
- 下一篇:乡村孩子的乐园[ 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