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质量是立校之本,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体现。
2013年中考,宁化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巩固率、单科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分别位居全市(含市区)第一名、第一名、第二名,今年中考稳中有升。2014年高考,宁化县本科一批上线率为21.76%、本科上线率为74.11%,均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人数69人,高分人数居全市第二名;宁化一中徐苑昕同学以685分跻于全市理科第二名、全省理科第八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宁化一中李思颖同学以665分跻于全市文科第一名、全省文科第十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宁化一中冯鸥杏同学也以理科672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近年来,宁化县教育局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推行精细管理,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节节攀升。
推行精细管理机制
实行年段过关制,让“后20%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习时都能达标,这是宁化县教育局推行精细管理的重要举措。
“‘后20%学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广大教师能关注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理解与尊重,就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宁化县教育局局长吴革伟说。
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后20%学生”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抓好年段过关制呢?
“首先思想要重视,我们从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到挂年段的行政人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督促、指导、协助老师做好各项教学工作。”第四中学校长吴喜高说。
吴校长介绍说:本校九年级有位英语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工作也很负责任,但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每次上课,总有一些调皮学生故意起哄、唱对台戏,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得知这一情况后,挂年段的行政人员、年段长、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协助维持课堂秩序。今年中考,全班平均分127.43分,名列全县第二。
因材施教是提高“后20%学生”质量的关键。淮土中学建立了校本作业制度,分层次为学困生设计练习;第五中学建立“德育导师制”,为学困生传递信心、讲授方法,防止简单的责怪和埋怨;第三中学为“留守儿童”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齐抓共管。
与此同时,各校还充分发挥备课组长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完成学困生达标提纲,统一学科进度、安排达标训练和达标测试。
年段过关制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安远中学校长赖光林说,以往都是初一出现一批学困生,初二又冒出一批学困生,到初三时学困生面大了,仅靠这一年时间进行补缺补漏是很难的,而从起始年级抓起,就不至于扩大学困生面。
扎实开展年段过关,还可以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赖光林说,刚接手校长时,辍学率居高不下,现在通过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额巩固率。
做实“后20%学生”精细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口。

- 上一篇:宁化表彰石壁功勋团体和石壁功勋个人[ 10-20 ]
- 下一篇:宁化一男子毒弩射人致死被判无期[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