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达标+特长”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宁化县各中小学校积极构建以课程为载体的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机制,开设选修课,组建学生社团,不断强化学校“1+ X”课程设置,探索“达标+特长”的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模式,让学生个性得到更多尊重和释放。
城东中学22个学生社团、客家学校13门活动课、水茜中学26门选修课……立足当地实际,各中小学纷纷探索“达标+特长”的培养模式,精心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兴趣培养和自选学习搭建平台。第四中学、中沙中小等9校,积极探索对不同学段、不同成长状况、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教育方式,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宁师附小着力提升“达标+特长”培养模式,推进分层评介项目、内容等,调整提高班培养机制;第二实验小学“1+X”课程走读制初见成效;城郊中心学校加强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淮土中学建立校本作业制度,分层次设计练习;第三中学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监管和帮扶;第五中学建立“德育导师制”,让教师进一步走向学生心灵深处。
特殊教育学校立足于学生实际,以教育目标为行动指南,以个别化教学为突破口,注重学生自立能力和特长的培养,不断发掘运动苗子,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特奥会比赛,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第二中学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打破教育同质化瓶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平台。“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行,读普高缺少实力,但动手能力强,职业教育有利于他们发挥特长和潜能。”黎庆荣老师解释说,“普职融通,在普高开职业课程,等于给学生第二次选择学业的机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宁化县各中小学校纷纷举行综合素质大赛,开展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游戏节等系列活动,城东中学举办的“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尤显突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宁化县以“适合教育”为主线,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名师。宁师附小被评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宁化一中等7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320多名中小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30余人次的书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
“‘适合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要坚持低起点、有节奏,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外围到核心的推进策略。”宁化县教育局局长吴革伟表示,要以学生眼中的好学校、好老师、好课堂、好活动来反思和调整我们的教育行为,让它成为检验教育适合与否的重要标准。(赖全平)

- 上一篇:宁化骑友为捐肾救子母亲捐款8200余元[ 09-30 ]
- 下一篇:宁化卫生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09-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