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农田不缺水
2014
04/23
07:00
三明日报
期盼更多项目惠农
宁化县水利局局长熊建云介绍,宁化县域内近一半耕地位于小型引水、提水工程灌区。部分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设施,标准低质量差且年久失修,建设和改造任务相当繁重。“在第一批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安排资金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进行补助,补助标准大县小县同一,而我县耕地面积大,按同样的补助标准资金建设,三年实施的工程量还不到《2009-2020年宁化县农田水利规划》中规划的30%,仍有大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亟待建设。‘僧多粥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熊建云说。
为了让更多的农田受益“小农水”,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今年3月,县政府向省政府申请将宁化县列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计划。
民生工程建好后,更要管好、用好。“建议在U型槽每隔一段建水泥桥板路,方便拖拉机、收割机下田作业。”中沙乡楼家村富强组组长张松木说。去年,他家田间的U型槽就被收割机下田作业时压坏了。“现场勘测设计时,建议让村民组长带路,他更熟悉田间,设计规划方案更让群众满意。”村民张和根建议。
为保证小农水工程能够“水长流”,宁化县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案。3月25日,宁化县政府印发《宁化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对工程产权进行界定,颁发产权证书,要求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管护。同时,落实用水户协会管护经费,责任到人,做到“建管并重、一建即管”,真正使“小农水”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张丽勍 刘才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丽勍 刘才恒】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宁化红十字志愿队到石壁镇敬老院慰问演出[ 04-23 ]
- 下一篇:宁化:城市建设算好“民生账”[ 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