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猪,还是白猪?
2013
03/30
07:49
三明日报
●曾凤清 巫瑞万 罗鸣灶
“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宁化县的仔猪产业发展,也交替着“黑白之争”。
宁化县曹坊镇是闽西北重要的猪苗集散地。这里原本家家户户散养本地黑猪,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第一代改良白猪而声名鹊起,而今养殖规模与仔猪交易量缩减,本土黑猪的品种保护重被提起重视。四十多年间,这里的仔猪产业经历了一场“黑白之争”。
缘起——
家家户户历来养黑猪
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村民官增民今年60岁,打从记事起,他就记得曹坊的街上“仔猪母猪满街跑”,家家户户都养猪。这些猪浑身黑毛、体躯短壮,头部、臀部两头翘,肥硕的腹部往下垂,尤其是产过仔的母猪直接拖着肚子在街上,当地人叫“乌猪”、“断背猪”。这猪有个学名,叫作“槐猪”。
槐猪目前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猪,是我省闽西南山区分布广泛的地方猪种。这种猪体貌特征明显,还具有耐粗食、抗病力强、母性好、肉质好等特点。
曹坊是传统农业乡镇,当时每户农家都养槐猪。那时当地就有仔猪交易市场,母槐猪一般一年可以下两窝仔猪,每窝平均能产仔七八头。农历每月逢一、逢六是曹坊圩日,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仔猪买卖全都是本土槐猪,交易人群也以当地和附近乡镇农民为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曾凤清 巫瑞万 罗鸣灶】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法官进校园 以案说法育学生[ 03-30 ]
- 下一篇:县商贸流通暨食品安全工作会召开[ 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