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二十三 第一章 拥军优属

2010
04/01
10:52
《宁化县志》
8755

  解放后,对参加革命的军工烈属优待补助方式,各个时期略有不同。19501月~19561月,采用临时代耕加必要的临时补助,即核定地亩和需花工数,定人包耕。在此期间总共补助烈军属生产、生活费款人民币68923元,粮食17509.5公斤;补助贫困老烈军属修造房屋款人民币25000元。同时在19491951年,每年还给烈军属减免1个赋元的征粮额。据19526个区享受代耕统计:烈属115户,代耕238.3亩,费工1453天;军属532户,代耕1861.73亩,费工10663天;工属92户,代耕173亩,费工669天。19658月,实行优待劳动日。以大队为单位,凡在农业社安排生产的烈军属,人均收入未达全社人均标准水平者,给予优待劳动日补足;对特别困难者给予补助。其支出由各社负担,超出全社总收入5%的社,从县优抚事业费中补助。1957年,全县72乡推行优待劳动日,享受优待的有烈属450户、军属180户,另外,还给孤老烈军属12户每月每户定期定量补助35元。1963年,各乡分别采用优待劳动日、代耕、“一包二照顾”(保证基本口粮加适当的生活补助)等办法。19611963年,全县共发放优待补助款人民币119941.06元,优待军烈属、荣退军人1742户次、5174人次,其中有3243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额户均71元。1964年,实行群众优待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办法,同时,纠正了以往的“平均主义”和重军属轻烈属及旁直系混淆等偏向。当年优待烈军属686321950工分,户均469工分。1965年,优待烈属5662667人,257640工分;军属2821384人,192335工分;其他414人,2600工分。此外为住房困难的烈军属新建房屋669间,修理676间;补助生活困难的烈军属粮食17500公斤。1966年~1975年,县发放优待补助款年均20000元以上。1979年,全县有烈属6113624人,享受优待劳动日35814日,工分粮谷13076.2公斤,优待劳动日折值金额16628.86元;定期定量补助1827人,补助金162元;临时补助906户次4503人次,补助金8158.29元。军属有8675449人,享受优待劳动日71136日,工分粮谷25800.1公斤,优待劳动日折值金额35538.95元;临时补助1332户次7173人次,补助金13049.38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