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三明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作品大赛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体和旅游局、教育局,市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
三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17年1月文化部批准福建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为了让广大师生近距离感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认识非遗传统文化,增强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助力本土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力度,三明市文旅局和三明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明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在全市校园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巡展,给我市青少年提供接触传统文化、领略民间工艺之美的平台,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师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更好的传承、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同时,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师生共同创作出本地特色非遗作品,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三明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三明市艺术馆(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协办单位:各县(市、区)文体和旅游局、教育局,各县(市、区)文化馆
三、投稿时间、征稿对象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5月7日
征稿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师生,全市文化馆(站)工作者及非遗兴趣爱好者(非遗传承人除外)
四、展览时间、地点及形式
(一)展览时间:6月11日——6月20日
展览地点:三明市艺术馆展览厅
(二)巡展时间:7月—12月
展览地点:各县(市、区)中小学校
五、征稿要求
(一)本次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请各地根据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考附件2)进行创作。
(二)文创作品表现形式不限,包括但不限于雕刻、陶艺、织绣、编织、绘画、纸艺、木作、金属等。
(三)以县为单位,各县(市、区)经初评后,由文化馆汇总报送20—25项作品。
(四)每项作品必须附上作品简介(附件1)。
六、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2022年5月7日)为创作作品、投稿阶段。各校可引导师生了解当地非遗文化,激发广大师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阶段:(2022年5月中旬)为文创作品评审阶段。主承办单位将组织专业评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评选工作,及时公布入选作品。
第三阶段:(2022年6月中旬)入选作品参加三明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三明市艺术馆展览厅进行展示。
第四阶段:(2022年7月—12月)非遗进校园,组织入选作品在各县(市、区)部分中、小学开展巡展,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七、奖励办法
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作品大赛设置相关奖项,由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三明市教育局公布并颁发获奖证书。
(一)优秀组织奖:设置六名优秀组织奖,奖励组织工作扎实、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要求:领导重视,有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和安全工作方案,比赛成绩突出。
(二)入选作品:按照成人组、中学组、小学组、幼儿组,分别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三)优秀指导教师奖:奖励获学生组一、二、三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每件作品限1名)。
八、其他事项
(一)参赛作品必须是本人创作的,不能抄袭和临摹别人的作品,只接受手工制作的作品参赛,机器制作、批量生产的作品不得参赛。
(二)获奖作品由三明市艺术馆(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一展览、巡展,并拥有使用权(可举办展览、出版相关书籍等),获奖作者拥有署名权。获奖作品经本人同意,由三明市艺术馆统一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艺术馆 范春芳 0598—8590500
许宝荔 0598—8223677
市教育局 谢 荣 0598—8238356
联系地址:三明市三元区双园新村50幢B座市艺术馆
附件:1.参赛作品简介
2.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明市教育局
2022年3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参赛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 | |||
作品材质 | |||
非遗项目名称 | (例:清流李家五经魁) | 艺术门类 | (例:剪纸) |
所属学校 | 组别 | (例:成人组、中学组、小学组、幼儿组) |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
指导教师姓名 | 联系电话 | ||
作品简介 | (字数100以上300以内) |
附件2
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县(区) | 序号 | 项目级别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三元区 | 1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 |
2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古琴制作技艺(三明) | |
3 | 省级第七批 | 民俗 | 松阳“竹神”信俗 | |
4 | 市级第三批 扩展 | 传统音乐 | 三明龙船歌 | |
5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三元松阳“糖塔”制作技艺 | |
6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医药 | 痛血康配方及制作技艺 | |
7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大焙坑“跳火海”习俗 | |
8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三明谢祐信俗 | |
9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莘口舞龙灯 | |
10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闽王鼓 | |
11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黄酒酿制技艺(顶太红) | |
12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医药 | 三明市中药炮制技术 | |
沙县区 | 1 | 国家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小吃制作技艺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
2 | 省级第一批 | 传统戏剧 | 沙县肩头棚 | |
3 | 省级第四批 | 民俗 | 定光佛信俗(沙县) | |
4 | 省级第五批 | 民俗 | 罗岩太保信俗(沙县) | |
5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沙县红边茶制作技艺 | |
6 | 市级第三批 | 民俗 | 沙县夏茂游春牛 | |
7 | 市级第三批 | 民俗 | 沙县迎龙和迎烛桥 | |
8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戏剧 | 沙县盖竹小腔戏 | |
9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沙县夏茂冬酒制作工艺 | |
10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沙县福袋刺绣工艺 | |
11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沙县华光天王庙会 | |
12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沙县七夕蒙学式 | |
13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舞蹈 | 夏茂游鱼 | |
14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红粬制作技艺(沙县) | |
15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香龙制作技艺 | |
16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沙县玉石雕刻技艺 | |
17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沙县茶坪打黑狮 | |
18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沙县辣椒酱制作技艺 | |
19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黄酒酿制技艺(沙县玉露酒) | |
20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沙县荷山打门神 | |
永安市
| 1 | 国家级第一批 | 传统戏剧 | 永安大腔戏 |
2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戏剧 | 永安大腔傀儡戏 | |
3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永安贡席制作工艺 | |
4 | 省级第二批 | 民俗 | 永安安贞旌鼓 | |
5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舞蹈 | 龙角舞 | |
6 | 省级第三批 | 曲艺 | 永安“唱花” | |
7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音乐 | 闽派古琴(永安) | |
8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永安贡川闽笋制作工艺 | |
9 | 省级第六批 | 民俗 | 永安小陶二十八宿花灯 | |
10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永安青水打黑狮 | |
11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永安槐南打黑狮 | |
12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永安小陶八一龙灯 | |
13 | 市级第三批 | 民俗 | 永安小陶竹马灯 | |
14 | 市级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永安贡川官丸烧麦宴 | |
15 | 市级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永安吉山老酒传统制作工艺 | |
16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戏剧 | 永安张大阔公做场戏 | |
17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音乐 | 永安贡川吹打乐 | |
18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音乐 | 槐南唱曲 | |
19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扛龙柱 | |
20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永安槐南摆供 | |
21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永安槐南上花梁 | |
22 | 市三批扩展 | 传统音乐 | 三明龙船歌(贡川) | |
明溪县 | 1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 |
2 | 省级第四批 | 民俗 | 惠利夫人信俗(明溪) | |
3 | 省级第四批 扩展 | 传统技艺 | 宝剑锻造技艺(明溪) | |
4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明溪微雕技艺 | |
5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明溪肖家山锔瓷技艺 | |
6 | 市级第三批 | 民俗 | 明溪胡坊茶花灯 | |
7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音乐 | 明溪御帘明朝宫廷打击乐--十二换 | |
8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明溪客秋包 | |
9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明溪饶公信俗 | |
10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明溪紫云豫章家学 | |
11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赖水金为革命剖心沥胆的 故事 | |
12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风展红旗如画——红色御帘 | |
13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明溪夏坊英烈李狗女的故事 | |
14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客家团牌(宁化、明溪) | |
15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明溪赵大将军庙会 | |
清流县 | 1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舞蹈 | 清流李家五经魁 |
2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音乐 |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 | |
3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 | |
4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清流长校打锡技艺 | |
5 | 省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欧阳真仙信俗 | |
6 | 省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长校拔龙 | |
7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戏剧 | 清流客家三角戏 | |
8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闽笋制作工艺(清流、建宁) | |
9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医药 | 李氏摸诊与方药施治法 | |
10 | 省级第七批 | 民俗 | 清流县赖坊走古事 | |
11 | 市级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闽西八大干之清流明笋干 制作工艺 | |
12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清流长校客家服饰技艺 | |
13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清流刻字艺术 | |
14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清流灵地舞青狮 | |
15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清流赖坊摆五坊 | |
16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里田公王祭祀习俗 | |
17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清流“过火山” | |
18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林畲五谷真仙信俗 | |
19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清流县长校客家童谣 | |
20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清流灵地红荷芋的传说 | |
21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清流红军标语 | |
22 | 市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清流红色故事 | |
23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音乐 | 清流红色歌曲 | |
24 | 市级第六批 | 曲艺 | 乱弹(清流) | |
25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清流陈氏走游会 | |
26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清流县北里李家武术 | |
27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赖坊武术(拳术) | |
28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清流县长校打银技艺 | |
29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豆干制作技艺 | |
30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腊鸭制作技艺 (清流林畲) | |
31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客家美食(清流长校) | |
32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客家传统木作技艺 (清流长校) | |
33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竹编技艺(清流、尤溪) | |
34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县灵地游龙灯 | |
35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县灵地乞巧走古事 | |
36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温郊滚灯 | |
37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梧地村泼水习俗 | |
38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长校花灯 | |
39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清流县赖坊冲炮阵 | |
宁化县 | 1 | 国家级第二批扩展 | 民俗 | 祭祖习俗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
2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音乐 | 宁化客家山歌 | |
3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 | |
4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舞蹈 | 宁化古游傩 | |
5 | 省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木活字印刷术(宁化) | |
6 | 省级第五批 | 民俗 | 伏虎禅师信俗(宁化) | |
7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玉扣纸制作工艺 | |
8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戏剧 | 宁化石门山祁剧 | |
9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戏剧 | 水茜木偶戏 | |
10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米粉制作技艺(宁化、尤溪) | |
11 | 省级第七批 | 民俗 | 延祥花灯会 | |
12 | 市级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 | |
13 | 市级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闽西八大干之宁化老鼠干 制作工艺 | |
14 | 省级第七批 | 民俗 | 池氏文武关刀灯 | |
15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宁化牌子锣鼓 | |
16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宁化淮土高棚灯 | |
17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陈塘闹春田 | |
18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蛟湖龙王潭祭祀习俗 | |
19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石壁接珠习俗 | |
20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客家团牌(宁化、明溪) | |
21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水茜明笋干制作技艺 | |
22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泉上豆腐皮制作技艺 | |
23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延祥贡茶制作技艺 | |
24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结婚轿联习俗 | |
建宁县 | 1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 |
2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闽笋制作工艺(清流、建宁) | |
3 | 市级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建宁溪源明笋加工工艺 | |
4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戏剧 | 建宁龙头宜黄戏 | |
5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戏剧 | 建宁黄埠木偶戏 | |
泰宁县 | 1 | 国家级第一批 | 传统戏剧 | 泰宁梅林戏 |
2 | 省级第一批 | 传统舞蹈 | 泰宁大源傩舞 | |
3 | 省级第三批 | 传统舞蹈 | 泰宁大源赤膊灯 | |
4 | 省级第五批 | 传统音乐 | 泰宁上青古乐 | |
5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竹编技艺(泰宁) | |
6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游浆豆腐制作技艺 (泰宁、将乐) | |
7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泰宁大田蚯蚓灯 | |
8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泰宁上青桥灯 | |
9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泰宁茶东坑鱼子灯 | |
10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泰宁大龙擂茶 | |
11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音乐 | 泰宁山歌 | |
12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舞蹈 | 泰宁池潭文傩 | |
13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泰宁龙湖包糍制作技艺 | |
14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泰宁朱口花灯制作技艺 | |
15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泰宁汾信草鞋制作技艺 | |
16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泰宁弋口蓑衣制作技艺 | |
17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泰宁县大田跳花灯 | |
18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黄厝古棋 | |
19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舞蹈 | 杉城茅担舞 | |
20 | 市级第六批 | 曲艺 | 泰宁大源唱曲 | |
21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走马灯制作技艺 | |
22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泰宁新桥风雨蜡烛制作技艺 | |
23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打锡技艺(泰宁) | |
24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上青棕编技艺 | |
25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碧玉卷制作技艺 | |
26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传统杆秤制作技艺 | |
27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泰宁新桥七夕习俗 | |
将乐县 | 1 | 国家级第一批扩展 | 传统技艺 | 竹纸制作技艺 |
2 | 省级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 | |
3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 | |
4 | 省级第四批 | 传统音乐 | 将乐食闹音乐 | |
5 | 省级第四批 | 曲艺 | 闽北南词(将乐) | |
6 | 省级第五批 | 民间文学 | 李寄斩蛇传说 | |
7 | 省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 | |
8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分室龙窑建造技艺 | |
9 | 省级第六批 | 民俗 | 杨时祭祀习俗 | |
10 | 省级第七批 | 民间文学 | 程门立雪典故(将乐) | |
11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三明游浆豆腐制作技艺 (泰宁、将乐) | |
12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福建红糖制作技艺(将乐) | |
13 | 市级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擂茶制作工艺 | |
14 | 市级第一批 | 民俗 | 将乐跑马将军 | |
15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万安花灯制作技艺 | |
16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音乐 | 将乐擂茶歌谣 | |
17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将乐米酒酿制工艺 | |
18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戏剧 | 乱台戏 | |
尤溪县 | 1 | 省级第二批 | 传统戏剧 | 尤溪南芹小腔戏 |
2 | 省级第四批 | 民俗 | 朱熹祭典(尤溪) | |
3 | 省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桂峰黄酒酿造技艺 | |
4 | 省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郭居敬“二十四孝”诗选及怜目唱本 | |
5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南山婆草根膳食烹制技艺 | |
6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技艺 | 米粉制作技艺(宁化、尤溪) | |
7 | 省级第七批 | 民俗 | 萧圣君信俗 | |
8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原木古法压榨山茶籽油 | |
9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尤溪梅仙节板龙 | |
10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尤溪陈坑底香线稻草龙 | |
11 | 市级第四批 | 民俗 | 尤溪萧公信俗 | |
12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晦翁八段锦 | |
13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清溪陶器烧制技艺 | |
14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堂鼓制作技艺 | |
15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管前泥鳅粉干烹制技艺 | |
16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梅仙肉光饼制作技艺 | |
17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竹编技艺(清流、尤溪) | |
18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大木作技艺 | |
19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双鲤烤鸭制作技艺 | |
20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 |
21 | 市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尤溪桂峰麦芽糖制作工艺 | |
22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尤溪厚丰蛇文化节 | |
大田县 | 1 | 国家级第一批扩展 | 传统舞蹈 | 龙舞(大田板灯龙) |
2 | 省级第六批 | 民间文学 | 郭居敬“二十四孝”诗选及怜目唱本 | |
3 | 省级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大田红粬制作技艺 | |
4 | 省级第七批 | 传统医药 | 客家巫氏医药 | |
5 | 市级第一批 | 传统舞蹈 | 大田华溪稻草龙 | |
6 | 市级第四批 | 传统戏剧 | 大田宋杂剧作场戏 | |
7 | 市级第五批 | 传统戏剧 | 大田汉剧 | |
8 | 市级第五批 | 民俗 | 汤泉迎花灯 | |
9 | 市级第六批 | 民俗 | 大田县詹城高氏迎鳌灯·传家训 |
- 上一篇:宁化县总医院关于医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学费代偿制补助拟发放对…[ 03-14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