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三明日报》城市名片专版!宁化:新长征路上,这里风展红旗如画

2021
01/20
08:10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苏燕明摄)


●本报记者  卢素平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文/图


宁化,是一方红色沃土,红军足迹遍布山山水水;


宁化,是一个历史起点,86年前,长征队伍从这里出发;


宁化,是一座精神丰碑,86年间,长征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 


红色,是宁化的底色。时至今日,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依然鲜活;


一处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一段段红色记忆催人奋进…… 


新长征路上,宁化赓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产业,大踏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


 挖掘红色资源  夯实红色文化 


“看,这里又有一幅红军标语,太好了!”11月初,在湖村镇革命遗址普查过程中,宁化县史志研究室副主任龚翠英和同事们,普查当地4处革命旧址时,意外新发现12幅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是见证革命历史的“活化石”、不可移动的珍贵文物。目前,宁化县已在大部分乡(镇)发现尚可辨认字迹或部分辨认字迹的红军标语上百条,涉及革命遗址遗迹25处。


红军标语背后,是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跟随革命的号召,宁化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全县总人口13万,有1.6万人参加红军,是“扩红模范区”;县域内曾建立宁化、彭湃、泉上3个县苏维埃政府,28个区苏维埃政府,19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及各级党组织、群众团体,全域红旗招展;从1929年到1934年,宁化在财力物力上支援革命,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这首扩红歌谣《禾口、淮土比扩红》,至今仍在石碧一带传唱,催人奋进。曾任石碧村村支书的张恩裕说:“村民们受到红军教育影响很深,直到今天,村里人参军入伍从来不用动员。”


长征,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上万名中央红军从宁化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湘江战役中,宁化数千子弟兵所在的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重任,绝大多数壮烈牺牲。


宁化儿女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革命谱写了悲壮而光辉的诗篇。


据史料记载,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6000多名宁化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58人,绝大部分人一去不返,音讯全无!


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绘就了宁化的“苏区红”;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历史,坚定了苏区儿女传递红色火炬的信念。


去年以来,宁化县向市委史志研究室报送石碧、凤山、下曹3个“中央红军村”的故事,并向县委宣传部提供了51个红色故事素材。此前,在全市12个红色宣讲故事中,宁化6个故事入选;目前,宁化县正在修缮完善《风展红旗如画——宁化原中央苏区概况》。


《开国少将张新华》《一只红色竹筒的故事》《红色娘子军》……翻阅宁化县最新编纂的《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宁化》简明读本,精心挑选的红色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受益匪浅。


“读史使人明智,挖掘和整理当地红色历史,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宁化县苏区办负责人王晓慧说。


近年来,宁化县多次派专人前往中央档案馆、军事博物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阅览资料,并组织人员前往湖南、广西、江西等地收集湘江战役、宁化籍失散老红军、苏区时期文献档案和民国报刊杂志等相关资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毛泽东词作《如梦令·元旦》的复印件。此外,全面梳理宁化籍红军烈士信息,经逐个查证对照,共梳理出1973名烈士信息、33名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单。


拨开历史的迷雾,一段段红色历史,在宁化这片沃土熠熠生辉。



修缮革命旧址  赓续红色基因


红军街的青石板路、五通庙门前的大樟树、老祠堂里的旧标语……淮土镇凤山村,旧时称凤凰山,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凤山的发展蒸蒸日上,村里的工作我们都支持。”说这话时,凤山村村民孙万茂笑容淳朴。此前,得知修缮凤凰山长征出发地旧址群需拆除不少老宅,许多村民都爽快地签下了房屋征收协议书。


86年前,宁化儿女拥护红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86年后的今天,凤山人民赓续红色使命,肩负起保护修缮红色遗址遗迹的重担。“听党话,跟党走”,任凭岁月更迭,宁化人民的情怀不移。 


“我们分阶段、分步骤对凤凰山长征出发地旧址群实施修缮保护提升。”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邱明华说,如今,凤凰山红军街、凤凰山革命委员会旧址、五通庙等20余处红色遗址抢救性修缮基本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建设正有序推进。


宁化红色历史厚重,目前全县普查登记红色文化遗址共137处,普查工作仍在继续。今年,宁化县共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590.23万元,用于全县1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日渐颓败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


“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我们做到‘应修尽修、修旧如旧’。”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端说。


开发建设与保护修缮“齐头并进”。


在宁化,距离县城高速路口不远处,一座新建的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矗立在青山间。这是宁化县35个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项目之一,预计总投资2.1亿元,馆区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


12月16日,“全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举行揭牌仪式。“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陈列布馆工作,预计明年开馆,这里将作为宁化红色教育基地之一。”陈端说。


赓续红色基因,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红色力量。


李梓航今年12岁,宁化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红色景点讲解红色故事时,我总被革命先辈们可贵的精神感动。”2018年,他成为一名红色小导游,常在宁化革命纪念馆等地当解说员


2016年4月以来,宁化县实验小学共培训红色小导游150余名。“这项活动,既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实验小学校长伍和平说。


近年来,宁化各校通过开展红色课题研究、开设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开展“风展红旗如画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积极营造红色文化环境,推动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弘扬红色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不变的使命和责任。


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编排“风展红旗如画”情景歌舞短剧、传唱《如梦令·元旦》歌曲、创建军号团……如今的宁化,一个个经典的红色元素,正“走”出三明、“红”动八闽、传遍祖国的山川大地。



凝聚发展动能  重现红色荣光


冬日,走进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从高空俯瞰,五角星荷花观赏栈道尤为引人注目。荷塘边的客家风格古建筑——“惠日堂”,就是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又称“中央红色医院第四医院”。


87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这里是医护人员、伤员与死神搏斗、赛跑的战场。“现在,我们把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客家文化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红色产业。”张超群是陈塘村党支部书记。


这几年,陈塘村围绕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相继完成了一系列红色项目。如今,陈塘已是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村,还被入选为三明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福建最美乡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去年,陈塘村集体收入14.3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8470元。


脱贫路上,老区苏区不掉队。近年来,宁化县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当地产业、民族特色、特定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产业,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有利于推动我们农户销售农产品。”曹坊镇下曹村村民曹利金今年56岁,经营曹坊曹利金家庭农场250亩,种植莲、烟叶以及河龙贡米,今年全年纯收益20多万元。


 下曹村现存大片明清客家古建筑群、4处革命遗址和许多红军标语,其中3处革命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下曹村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整体规划、保护修缮,村容村貌展新颜。


 几年前,曹利金家庭农场成为宁化县贫困户农业培训基地,每年20多名贫困户在此培训,因病致贫的曹古文是其中之一,他说:“我种了20亩优质稻和青瓜、线椒等蔬菜,年收入6万元左右,早脱贫咯!”


 据下曹村村书记曹春福介绍,下曹共403户2036人,其中26户76人是贫困户,随着乡村各项事业发展,2017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还实现了贫困村“摘帽”。


“在注重红色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生态效益。”曹坊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润生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


新长征路上,宁化人民发扬革命精神,大力发展河龙贡米、薏米和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并持续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三全三扶一档”教育扶贫模式,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红土地上,苏区人民走出了脱贫致富路:2018年底,宁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去年底,全县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4月,宁化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古朴老旧的革命遗址、流淌不息的红军井、弥足珍贵的军用号谱……在宁化,瞻仰着一处处遗址遗迹、凝望着一个个“老物件”,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仿佛历历在目,每每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林志彻】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