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河亮:放弃高薪职业,返乡投身社工行业
2016年,张河亮放弃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办宁化县首家专业社工机构—葛藤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年来,他从未后悔做出这样的选择。
回乡创办社工中心
张河亮今年29岁,2011年考入西南石油大学社工专业。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层层筛选,进入联想(成都)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每月收入近万元。
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张河亮不安于现状,深感应该将专业社工服务带回家乡,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
出于对社工职业的执着,2016年6月,张河亮筹措3万元启动资金,只身回来宁化,成立葛藤凹社工服务中心,并担任理事长,正式投身社工行业。
突然转变角色,张河亮自知经验不足,他边学习边经营,先后走访了香港、深圳、厦门、成都等地多家社会服务机构,学习机构管理运作和项目服务的经验、做法,将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企业运营相结合,创新机构发展模式。
“社工服务理念当时在宁化还是新生事物,刚开始,许多人误以为我是搞传销或是卖保健品的。”服务中心创办初期很艰辛,张河亮不断组织社工、志愿者走进相关部门和养老院,宣传社工知识,树立社工形象。
提供多样化服务
2019年初,葛藤凹社工中心在宁化县民政局的支持下,承接了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田村老年社工服务采购项目,在方田村设立社工工作站,为辖区老人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工作站主要提供两种形式的服务,一是入户探访,二是以工作站为场地,组织辖区老人开展日间活动。”张河亮介绍,服务内容包括高风险老人定期探访、危机干预、文化娱乐、老年团体培育、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
和老人们接触越多,张河亮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以前,我们总带着服务者的心态,我们来为你们做什么。”张河亮说,其实我们之间应该是相互需要、一起成长。
“提到老人,我们第一印象是孤独。”刚开始,张河亮开办了老年课堂,让老人学习舞蹈、山歌等才艺,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慰问演出等团体活动,但部分老人兴致不高。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还有心理辅导、家庭关系调解等深层次的需求。
现在,在提供服务之前,张河亮都会先与老人们沟通,了解老人们的所需所想,挖掘他们潜在需求。如今的工作站,除开展医疗、理发、修指甲、老年团体活动等常态化服务外,还会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个案辅导、家庭关系调解、资源链接等精准服务,深受老人欢迎。
帮助别人很快乐
由于工作原因,张河亮很多时候接触的都是留守、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众。面对这些弱势群体,张河亮除了在工作中做好服务外,在生活中,他也尽己所能帮助他们。
今年4月,葛藤凹社工中心接到安乐镇黄女士求助电话:家中老人突发疾病住进县总医院,老人与老伴均不识字,医患沟通困难,且亲属都在外地工作,心中焦急如焚。
接到电话后,张河亮立即联系了县总医院医务志愿者,了解老人在院情况,并迅速组建“巫老伯探望临时工作群”,制定了为期5天的探望计划。在老人住院期间,社工和志愿者分班分组协作,与老人聊天助其放松心情、陪同老人做检查、协助医患沟通,6天后老人顺利治愈出院。
吴老伯是城郊镇连屋村人,多年来与儿子相依为命。自身患有鼻癌,他的儿子患有遗传性舞蹈症,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今年5月中旬,张河亮和社工在入户探访时发现,吴老伯家中凌乱不洁,时常伴有恶臭,楼梯没有扶手,安全隐患大。
与吴老伯商量并经同意后,5月24日,张河亮带着社工和爱心愿者再次来到吴老伯家,帮助其打扫卫生、制作楼梯扶手,经过一天的忙碌,吴老伯家中焕然一新。
帮助残疾的张奶奶申领新轮椅、助力负气离家41年的老人回家……张河亮认为,社工服务是细水长流又温润人心的,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年来,从单枪匹马发展成15人的团队,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方田村工作站,扩大到溪背、高堑、坪上等11个村,业务也拓展到学校社工、社会救助、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葛藤凹社工中心先后获得“善行八闽——海峡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张河亮个人还入选2019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福建省青年公益领袖支持计划”等。(记者 范日樑)
- 上一篇:宁化城郊镇:戏曲进乡村 禁毒入民心[ 10-13 ]
- 下一篇:宁化召开第26届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筹备工作推进会[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