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小康来敲门】脱贫户邱生伙:手有余钱心不慌

2020
06/20
08:01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6月18日清晨5时,邱生伙就起身来到离家不远的辣椒地,采摘辣椒。早上的时间很短,他需要加快采摘的速度。不一会儿,他的衣服就渗出了汗水,但丝毫挡不住他干活的热情。


邱生伙是宁化县湖村镇店上村村民,打小患有肢体残疾,右手使不上力,劳动能力不足。他的父亲则卧病在床,每年治疗和医药费用相当大,加上母亲年老体弱,日子过得吃紧。全家的收入来源仅靠3、4亩薄田和养殖的10多只鸡,尽管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忙活,生活依旧不见起色。家里的窘迫情况使得今年41岁的他还过着单身生活。


转变从2014年开始。那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享受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养老保险等多项帮扶政策。而医保报销、医疗保险叠加政策、家庭医生上门看病等健康扶贫政策,对邱生伙家来讲,帮扶政策针对性很强,极大地减轻了他父亲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老父亲的看病问题得以解决。如何增加收入,改变一家人贫困的生活,成了摆在邱生伙面前最大的难题。 



“除了重体力活,别的我都可以干。”人穷志不穷,身残志不残,邱生伙也是有想法的。镇、村帮扶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邱生伙曾读过宁化职业中专的烟草专业,有一定的种养基础,便鼓励他发展种养业。 


2016年,镇、村帮扶干部为他申请的3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帮了大忙。邱生伙用这笔钱,加上从亲戚朋友那凑来的几千元,买回了200只鸡苗、200只鸭苗和20头幼猪。养鸡鸭和养猪的产业虽小,却给邱生伙贫困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他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扑在养殖上。另外,他还抽空种玉米、种辣椒。到年底时,邱生伙养的鸡鸭都出栏了,加上卖辣椒和玉米,收入万余元,当年妥妥地脱了贫。


种养业让邱生伙尝到了甜头,也成了他稳定增收的项目。2017年,他利用产业扶贫资金,主动壮大种养产业,养殖鸡鸭上800多只,幼猪20多头,种植地瓜5亩、辣椒3亩。“那年猪肉行情不是很好,但鸡鸭是生态喂养,卖得好,带来了2万余元的收入。”邱生伙说,这么多年,他手里第一次有了余钱, 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这两年,由于生猪养殖政策的变化,邱生伙不再养殖幼猪,但种养规模在不断扩大。去年10月,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邱生伙申请了“宁化县湖村邱生伙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依托农场优势,邱生伙今年流转了土地50余亩,种上了槟榔芋、辣椒、地瓜等多种经济作物,鸡鸭养殖数增加到1500只,同时他还承包了10余亩的鱼塘。“鸡鸭还是自己在喂养,田里的种植、除草、喷药等农活,则请机械、请工人帮忙。”邱生伙说,他今年种下的35亩槟榔芋,长势极好,加上年初就和收购老板签订了合同,只要继续做好田间管理,丰收不是问题。


“这几年,我能把种养业搞得这么好,真得感谢镇、村两级为我们贫困户送来的产业扶贫服务。”邱生伙说,镇、村邀请当地的致富能手、驻村干部为贫困户“量身订制”发展路子,县、镇畜牧水产技术人员隔三差五上门指导。“保姆式”的服务让像邱生伙这样的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考虑到今年疫情的影响,湖村镇政府主动联系邱生伙,把他种的辣椒、养的鸡鸭列入消费扶贫目录。目前,已对接销售辣椒500多公斤。


如今,邱生伙干劲十足,每天依旧忙个不停,却忙得很有奔头。对于未来,他这样说:“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家里的日子肯定是会越过越好。希望找到一个知心人,一起勤劳致富奔小康。”(记者 雷露微 通讯员 邱延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雷露微 通讯员 邱延钧】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