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展红旗如画】解放!从东北到海南——访94岁老英雄巫英崇
巫英崇向后辈讲述革命故事
宁化县城郊镇巫高村有位在解放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的老英雄,他叫巫英崇,今年94岁。
当年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27师这支“铁军”的战士,从东北到海南岛,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转战东山岛,驻守海南岛,荣立大功2次,林彪曾给他披戴大红花。他南征北战,参加大小战役10余次,复员后以务农为生,默默无闻。5月28日,笔者慕名采访了这位老英雄。
弃暗投明参加解放军
巫英崇,生于1926年8月。
他怎么会到东北的?那还得从1945年说起。
那年4月,巫高村准备在清明节祭祖时请外面的戏班进村演出,时年19岁的巫英崇到邻村社背村,帮戏班抬戏箱进村,不想刚到村口,便遇上国民党军队抓壮丁,他没跑几步就被逮住了。
“我家很穷,父母拿不出钱赎人,我被押往宁化县城,关押在光炎寺,后被押往厦门,同年6月前往辽宁省葫芦岛新兵营,成为一名勤务兵。”往事不堪回首,巫英崇禁不住泪流满面。
身着戎装的巫英崇
巫英崇看不惯国民党官兵的腐败,一心向往光明。他将积攒多月的40元军饷缝在衣兜内,熟睡时被盗走,连长知道后大骂他想藏钱当逃兵,这件事使他更加坚定了逃跑的念头。他趁半夜站岗的机会,将步枪、子弹带和手榴弹袋放在哨位,偷偷跑了出去,专挑偏僻的小路,一直走到傍晚,因饥饿昏倒在地,后被另一支国民党军队收编,再次成为一名勤务兵。
“说来也巧,宁化老乡张运伙也在那支部队,咱俩亲如兄弟,互相关照。”巫英崇回忆说。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巫英崇跟随连队出征吉林省四平,增援国民党驻军。1948年10月,他和全连130多名官兵,集体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四野)43军127师,他被整编到127师警卫一连,成了一名普通战士。
参加平津战役
1948年10月,巫英崇参加辽西会战,左腿、左手掌被流弹击中,简单包扎后,坚持到战斗结束,后因失血过多而昏迷,醒来时已躺在四平的后方医院。
“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住院40多天,还是留下了伤残。”老人伸出左手,屈了屈僵硬的畸形小指,随后指着左小腿上的弹伤,弹痕至今清晰可见。
巫英崇指认腿上的弹伤
1948年12月,巫英崇返回127师,参加平津战役。127师负责北平的战略包围,战士们每天轮流向守城的敌人喊话,巫英崇也用浓重的客家话讲诉自己的亲身经历,规劝国民党守军主动投诚。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傅作义率部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巫英崇所在部队刚接管北平机场,竟发现2架从台湾飞来的运输机着陆,机上满载着蒋介石送给傅作义守城部队的春节慰问品,有猪肉、牛肉、蔬果等。“国民党官兵一下飞机,就被我们围住了,只好乖乖地举手投降。”谈起那一幕,巫英崇乐得像个孩子。
1949年2月,巫英崇跟随部队南下。此后,渡江作战,1949年7月参加湘赣战役,沿途经历了多次零星战斗。在长沙的一次战斗中,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地方保安团,被127师打得四处逃散。进城之后,他吃惊地发现保安团里有很多娃娃兵,甚至还有正在喂奶的妇女。
在战斗中,巫英崇逐步成长起来,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信念。他深刻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反动派正走向穷途末路。
抓获敌军司令员
1949年9月,127师转战广东,10月中旬解放广州。11月底,巫英崇跟随部队急行军,直奔广西,围歼驻守博白一带的张淦兵团。127师避开沿途残敌的骚扰,沿着北流、博白公路及其两侧乡村道路,向南挺进。行军途中,上级指令巫英崇所在连队作为尖刀连,火速插入博白城张淦兵团的指挥所。在离博白城不远处稍作休息时,巫英崇发现双脚因长时间急行军,满是磨出的血泡,他当即用缝衣针挑破血泡,强忍伤痛,加入三人尖兵小组,投入战斗。
尖兵小组趁着夜色,从北门潜入博白城,直奔张淦兵团的指挥所。面对从天而降的解放军战士,国民党警卫人员吓得目瞪口呆,纷纷缴械投降。国民党中将司令员张淦气得把桌子都掀翻了,破口大骂情报不准,贻误军机。
巫英崇的立功证明书
这三人尖兵小组中,另外两人是身材高大的东北人,他俩一左一右将张淦架起,巫英崇手持“三八”步枪在后警戒,三名战士将俘虏交给随后赶来的大部队后,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直至天亮。
“这次战斗中,127师彻底挫败了张淦兵团在广西博白唱的‘空城计’。”巫英崇激动地说,因作战勇猛,合力抓获敌军司令员,他还荣立一大功。
击退敌机的空袭
1949年12月,巫英崇跟随部队奔赴雷州半岛,集训3个多月,准备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为了应对国民党飞机的空中轰炸,上级为巫英崇所在的警卫连配备了3门高射炮。“面对新式武器,我们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高射炮的操作要领,多次击退敌机的空袭,确保了首长的安全。”巫英崇回忆,高射炮排有3个班,每班负责1门炮,他是6炮手,负责装炮弹。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127师转战东山岛。在解放东山岛的战斗中,面对10多架敌机的狂轰滥炸,巫英崇和战友们巧妙地利用树枝作伪装,击落敌机一架,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因此立了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巫英崇跟随部队进驻海南岛海口市,成为驻岛部队战士,守护祖国的南大门。
返乡务农为生
1953年8月,因家中父母年老多病,巫英崇向部队提出复员申请,返回家乡。
回乡后,巫英崇一直以务农为生,曾担任巫高村第6小组组长。他一生清贫,家中那台彩色电视机算是最贵重的东西了。他心胸宽广,不喝酒不抽烟,饮食清淡,生活有规律。他是当地的重点优抚对象,镇村干部经常上门看望他,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还享受免费体检。
孙子巫圣运牵着爷爷巫英崇散步
巫英崇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巫瑞锦今年62岁,在家种田。孙子巫圣运是一名装修工人,对老人很孝顺。“我能活到今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老人很健谈。他经常教育后代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共产党,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巫英崇的老战友张运伙也和他一样回乡务农,2014年病逝。
镇村干部走访看望巫英崇
巫高村党支部书记巫瑞康从小就很崇拜巫英崇。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他和巫英崇在村里的畜牧场一起做事时,巫英崇经常跟他讲述革命故事。
“除了听力不太好,爷爷身体很好,喜欢阅读革命书籍,观看革命影视剧,动情时还会行军礼。”巫圣运感慨道,爷爷年岁已高,生活还能自理,平时爱活动,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也算是他长寿的秘诀了。(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通讯员 张尚平 文/图)

- 上一篇:宁化: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06-10 ]
- 下一篇:“讲述宁化好故事” 等你来投稿[ 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