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刻刀下的艺术人生

2017
12/22
06:41
三明日报

廖庆元(中)在圆木上雕刻《百家姓》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文/图


  “用棕帚蘸墨,在木活字版上刷匀,将白纸覆在版上,再用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一刷……”11月16日,宁化县客家祖地木活字印刷体验馆内,木活字传承人廖庆元向游客展示木活字印刷《伏虎禅师》的整个过程。在他灵巧的双手下,不到一分钟,字画就印好了,图文十分清晰,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令人惊叹不已。


  传承活字印刷


  木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宁化是千年古县,为世界客家祖地,木活字印刷术源远流长。2011年,宁化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宁化、连城、建阳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


  刻字、拣字、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家住宁化淮土镇禾坑村的廖庆元,今年63岁,从事木活字印刷近30年,先后刻过上万个木活字,用掉近100支刻刀。早在1989年,他就跟随父亲学习木活字及雕版技艺,熟练掌握了钩描、刻版、印刷等工序,长年奔波在外,为各宗族编印族谱,兼售“灶王”、“门神”、“菩萨”、“玉皇”、“八仙”、“寿星”等题材的神像年画。


  “刻字有刀法,拣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字模要选檀梨木,刻老宋体字,用上好的玉扣纸印刷。”廖庆元告诉记者,族谱印刷工序复杂,很有讲究。应记者要求,廖庆元现场印刷了《客家祖训》。“拣字就像查字典,要按汉字的部首,有规律也有口诀……”走到木活字字库前,面对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字模,记者只感觉眼花缭乱,廖庆元却能快速地找到所需的字模,只听见他口里喃喃地念叨着什么,继而笑道,一副秘而不宣的样子。


  廖庆元根据祖训内容在木活字字库中逐一找到字模,慢慢地在一块母版上排出整页的文字,校对后便用棕帚蘸取适量的墨汁均匀刷在字模上,慢慢地铺上玉扣纸,然后用干净的鬃毛刷,使每一个字都均匀着墨,再轻轻将纸掀起,整个过程与元代古籍中描述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如出一辙。


  客家人把族谱的修订梓印视为千秋伟业。20多年前,各姓氏纷纷修印族谱,廖庆元的印谱业务很是吃香,他组建了一支木活字印刷团队,长年奔波在宁化及周边地区。哪个村需要印谱,他就会带上团队和整套的印刷工具,入驻村里的祖祠,一干就是数月,直到一整套家谱印刷完成。最忙的时候,他曾聘请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分成4组入驻各村,他则在各村来回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