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宁化兄弟先后参军一门两位英烈
2016
10/12
06:57
厦门日报
采访团在红军医院前了解历史情况。
【记者手记】
你好,苏区乌克兰
宁化之行近三天,大半时间,我们的采访车都在田间小道上穿梭。窗外,大片大片黄灿灿、绿油油的稻田两相交错,丰收的季节又要到了。
可以想象,80多年前,这里为什么会被称为“苏区乌克兰”。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粮仓之一,开垦荒地6200亩、油菜籽产量1.9万斤、捐粮14万担……恍惚之间,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喊着口号、收割稻谷,支援红军的场景。
借由特邀讲述人的穿针引线和宁化县委报道组罗旺水、俞祥波的帮助,每一个微小人物的命运,让历史的宏大叙事变得真实可感。
站在曹盛福空墓前,曹祥敏怀念他的祖辈父辈。站在母校旁,曹耀尹为乱坟冢拔去杂草。回程后,王大河想了一夜,凌晨发来信息:他最难忘的一刻,是表兄回忆祖母时,突然涌出的泪水。
宁化作为“红军大本营”“诞生红军的故乡”,曾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革命,参加革命的人中,牺牲的人超过一半。而在那牺牲的人里,又有一半无名无姓,其中包括曹耀尹带领我们寻访的炸开把门石后摔下深谷的小号手。
回程路上,车子意外抛锚。站在隧道之间的高速路旁,群山连绵,脑海里尽是当年宁化人扩红支前,浴血湘江,徒步长征的画面,仿佛天意让我们停下脚步,再次回望那一片红色土壤: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多么需要一次次地重返和记录。
文/见习记者 谢静
本报记者 黄小芳
图/见习记者 林铭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谢静 黄小芳 林铭鸿】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市普通公路标准化现场会在宁化召开[ 10-12 ]
- 下一篇:省纪委来宁督查涉农资金最后一公里工作[ 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