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汀江正源
2015
09/07
06:56
三明日报
三江源:源远流长
汀江源所在的宁化县治平畬族乡,其实也是“三江源”,即闽江、汀江、赣江三大水系的源头——这在福建是独特的。
最早开发的是赣江源。隋朝末年,巫罗俊随父迁居宁化后,筑堡卫众,组织聚集的民众开山伐木,从淮土泛筏于吴,走的正是赣江航道。
赣江的源头之一,出自治平高地村的“各溪里”小自然村,流入淮土溪,沿闽赣边界即宁化、石城边界,经宁化淮土乡的米子迳附近出闽,流入石城的琴江,再经贡水注入赣江,而后经鄱阳湖、长江,浩浩荡荡,直奔繁华的吴地。米子迳上方是嵯峨列立的三峰寨,《宁化县志》记载:“寨背曰榨下,木商运木入石城境必由此。”——千百年了,一代又一代的木商从淮土溪泛筏入赣、入吴。
这条航道自隋末开通以来,直到民国初年还在使用。传说,木头入选建造皇宫,因材质优良,皇帝问淮土木商想要什么,木商说喜爱扬州的“高灯”,皇帝就派工匠进山造灯。至今,这个乡淮阳村的春节庙会,还有制百鸟高棚灯游村之俗,灯上书有二字:“圣旨”。
明、清两代筏运更加发达,一度被安徽木商掌控。《宁化县志》写道:“先时徽贾买山,连筏数千捆,运入瓜步,其价不赀。”崇祯年间,宁化木商谢祥昌“货巨木材于扬州之瓜步,所运木筏首尾相衔,蔽江极望,每筏役丁壮三四十人,合三百许众,阴以兵法部勒之,以巨贾雄长江淮间者十余年。”
获利如何?县志如此评述万历年间的安徽木商:“骄逸为人侧目。”
闽江的源头之一,出自治平高地村的“麦子地”小自然村,经治平溪、长潭溪,在沙芜注入九龙溪。九龙溪的上游是闽江正源——宁化的翠江,从明代开始,出现筏运。它外运的主要是宁化东北部的油杉——“其木大至数围,高至十余丈,远望浓郁,株株相同”(《闽产录异》)。清光绪二十三年(1879年),湖村店上官鼎水与阴步三等人合伙做木材生意,每年经营杉原条(即整根杉木)500余根,经闽江水系运往福州销售。更有甚者,明崇祯六年(1633年),朝廷欲出使册封琉球,“先期采木造船,大桅屡求未获,嗣于宁化县方得”(《台湾府志》)。
抗战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永(永安)——宁(宁化)水运航线实行军管,成为补给临时省会的运输大动脉。
俱往矣。滔滔江水犹在流,“三江源”理当受到保护——保持水土不流失,涵养一方更滋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白露”将至 宁化本周多云少雨[ 09-07 ]
- 下一篇:肖长根深入重点项目一线督查进度解决难题[ 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