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汀江正源
2015
09/07
06:56
三明日报
角溪口:古道长歌
溪从下坪村流出去,一时失去了踪迹。只知它在林木繁茂的峡谷里折叠而下,跌宕有声,却无从追随观赏。伟大的溪流自有它的神秘之处,而客家儿女善于绕开险境,从安全的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神奇。
现在,高峰村主任雷玉长领着我们去看汀江源流入长汀。
沿着新辟的简易公路盘山而下,一侧是下坪溪。它在令人晕眩的深渊谷底奔流着,静默无声。有时隐于丛林,有时现于太阳的反光,直到公路下落到与溪平行时,发现无论在深山,还是出峡谷,溪水一如既往地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溪鱼追逐落花浮叶。
下坪溪在角溪岭下与源自宁化海拔1390米的第一高峰——鸡公岽的高峰溪汇合,形成折角形的溪谷。这里就是角溪口了。走过新建的高峰溪公路石拱桥,我问雷主任:再走多远,溪水才流入长汀地界?他笑了笑,说:你过了桥,脚下已经是长汀的庵杰乡了。
原来,这角溪口就是汀江源的宁化界。
但在开辟公路之前,宁化通往长汀的官道之一是从角溪岭盘旋而下的。治平生产的玉扣纸从这里挑往长汀:一担固定七刀纸,六七十斤重,一挑百里路。治平的竹山占全县的54%,民国时年产玉扣纸800吨以上,占全县总产量的40%以上。可以想象:当年沿溪的古道上,挑夫络驿不绝。
我们模仿前人从长汀的庵杰地界回宁化:穿过溪岸的风雨亭,经过一程荒芜的石铺古道,眼前出现一座横跨高峰溪的石拱大桥,气势如虹。长汀一侧的桥头岩壁上,嵌着三块功德牌,刻写着捐资修桥人士的名字,有长汀人,也有宁化人。
桥面宽达五米,桥下溪水汤汤。雷主任指着对岸说,那边是宁化。
遥想当年,春夏之交,山洪暴发,下坪与高峰两溪大水猛涨,山民们伐木、斫竹,捆扎成排,成蛇字阵,驱赶下山,浩浩荡荡,奔赴长汀城下,泊于江边,待价而沽:或就地解散,或继续漂流——那是怎样的艰辛,也是何等的畅快!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詹昌政 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白露”将至 宁化本周多云少雨[ 09-07 ]
- 下一篇:肖长根深入重点项目一线督查进度解决难题[ 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