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洪水过后,宁化种下新希望

2015
06/12
07:29
福建日报


    6月1日,乡农机站技术员在张启箱的稻田里给村民示范插秧机插秧,3亩水田的秧苗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已插好。这让许多在场的农户大开眼界。


    刘清亮道出了其中缘由:育秧工厂是智能温控大棚,通过控制温光条件,让秧苗实现日夜生长。因此,不到10天就完成了大田育秧30天的工作量,而且品质好,更均匀,十分适合机械化插秧。


    秧好半年禾。正是得益于我省去年初启动的粮食产能区建设,省级财政新增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产能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重点扶持产能区内千亩以上片区配套建设100个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对百亩以上从事水稻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每亩100元的补助。在宁化,像济村乡这样的粮食产能区共30个。按计划建设育秧大棚15个,已建成6个。全部建成后,培育的秧苗可满足1.5万亩稻田的需要。


    宁化拥有耕地40万亩,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年产稻谷2.2亿公斤以上。近年来,这个曾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地方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耕作的劳力短缺,如何提升耕作现代化水平、让农户得实惠,成了县里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方炜杭 俞祥波 刘才恒】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