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历史与客家文化集大成之作
二、深邃而精准的学术创见
省思三十几年客家研究的已有心得,系统梳理和总结个人关于宁化史和客家史的最新观点,是《宁化史稿》一书的学术关怀所在。
(一)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贯穿全书。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就会有什么特质的人群,这个人群的文化也会鲜明地打上其生态环境的烙印”。特定的文化现象是相关历史现象系列的综合反映,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之一。作者将这一基本观点贯穿全书始终。作者在探究“客家民系的孕育中心是石壁”时,就从语言、客家精神、建筑、习俗等文化方面着手,并由此得出“高度聚集在石壁的客家先民(包括北方南迁的汉人和当地土著居民),通过相互间的磨合和融合,把彼此间原有的文化掺合、整合在一起,而产生一种新型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的产生,也就标志着新民系的诞生”的结论。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客家文化的孕育中心在石壁。
作者看到了宁化石壁是原生客家文化滋生地、中心地和传播中心,同时又强调了中原文化在宁化客家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我们之所以把客家民系列为汉族在南方的一个支系,是因为中原文化在客家文化中起了主导的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并非南迁汉人人数众多,而是在中央王朝政治权利向边陲伸展过程中,官师推动、理学传播等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也是客家文化在建构过程中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的结果。”
作者认为,客家文化内在包含的中原情结与石壁特色,是辩证统一的;宁化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先进性和过渡性。基于此,客家文化基本特征中的边缘性与向心性“看似矛盾的、对立的,其实正是这样的矛盾和对立,深刻反映了客地由蛮荒化外之地变成崇文重教之乡过程中,客家文化内在的蛮夷因素与中原儒家因素的此消彼长。客家文化正是在两者的互相涵化、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展现出无尽的活力”。而认识到客家文化边缘性与向心性的辩证统一,客家人品性中互相矛盾的性格,诸如知足保守与开拓进取、造反抗上与精忠报国、婚恋上的蔑视礼教与贞节自持,以及文与野、雅与俗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上一篇:宁化召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 05-04 ]
- 下一篇:宁化: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 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