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地里生金 山上长钱

2014
08/26
08:08
宁化县新闻中心
宁化治平畲族乡田畲村竹山翠海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作为生态乡镇,满目郁郁葱葱却地处偏远,人口不多但耕地更少,加上工业基本为零,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乡里克服资金短缺困难,咬紧牙关修通村组路、竹山公路近500公里,让山上的竹子和野生茶变成钱;又引进订单蔬菜,让地里一年长三茬。加上劳务工资,村民收入年年高。
 
    一年种三季 地里生金
 
    8月24日一早,一辆卡车又从范仁宇的地里装走5吨的甜玉米。这样,今年老范田里的第二季收入基本坐实。“6亩甜玉米,每亩收入3000元上下,共18000元。等玉米收完,马上就整畦种今年的第三季。”老范说。
 
     治平畲族乡有13700余人口,但耕地不足8000亩,人均耕地少,增收困难,历来是贫困落后地区。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既然耕地不多,那就多种一季如何?带着这个思路,连续几年,乡里引种了台湾大葱、莴苣等蔬菜,但都水土不服。2009年引进台湾品种的甜玉米。甜玉米生长周期短,市场行情不错。经过试种,取得成功,乡里决定推广,指导村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栽种。
 
      “我们搞订单种植。种前签收购合同,设定保护价。种子、肥料等农资由我们县垫付800元每亩。很快吸纳了800多户村民加入。全乡有近2000亩耕地种上甜玉米,还有部分种的是辣椒。”合作社法人范仁华介绍。
 
      5月底,烤烟栽完,甜玉米接上茬。9月底,第三季蔬菜又进田里。芥菜、西兰花、花菜成里田地的风景。“与烟稻轮作相比,三季种植模式每亩年增收3000多元。目前全乡有近4000亩耕地种三茬。”乡农技站站长廖美雄介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俞祥波】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