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小吃的“宁化路”
时下,走进客家祖地宁化,随处可见客家小吃的门店,兜汤、烧卖的香味不时钻入鼻中。
客家小吃,源自中原一带汉族先民饮食习俗,有1000多年历史。如今,在宁化,已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富民产业。
据宁化客家小吃办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除本省外,客家小吃已发展至江西、浙江、广东等周边省城;小吃店开业1771家,其中县外有1150多家,年均产值5.1亿元。
“客家热”带动小吃产业
宁化是客家祖地,也是人口和农业大县。
从1995年开始,该县已举办了19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客属乡亲回乡祭祖。
如何利用客家祖地和人口大县优势?2012年2月,宁化县委、县政府作出发展客家小吃的部署,并成立小吃办。
小吃办成立后,头件事就是抓免费培训,在三明工贸学校建立宁化客家小吃培训基地。从创业指导、服务礼仪、小吃制作等方面对创业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学员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式烹饪初级证书。截至今年5月底,共培训85期,培训学员4807人。县里计划从2012年开始至2016年,组织培训1万人。
与此同时,开展品牌认定,提升品牌知名度。去年9月,宁化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宁化客家小吃集体商标。为解决创业人员的资金问题,宁化县小吃办、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单位联合县信用联社对有贷款需求的创业人员提供5万-8万元的两年贴息贷款。
宁化还打出组合拳,提升客家小吃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参加中华精品小吃展销活动;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上设立展位;邀请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拍摄客家小吃节目;举行客家小吃品尝会等。
“客家美食的兴起,本质上还是客家文化的辐射力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三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客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廖允武告诉记者,客家美食是让大家了解客家文化的一个好窗口。
今年10月,宁化将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我们将利用这一契机,举办客家小吃节,向海峡两岸客家人推介客家小吃。”县小吃办常务副主任刘亮松说。

- 上一篇:宁化:高温酷暑下 救援演练忙[ 06-30 ]
- 下一篇:宁化千余党员参加“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 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