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地膜成“地魔”
2014
05/19
08:29
三明日报
对策:采用生物降解新技术
三明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研究员叶伟建认为,地膜等塑料制品用聚乙烯制成,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需要相当长时间,分解后还会对土壤、地下水系等造成严重污染。对这些“白色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净,不让地膜成“地魔”。
在曹坊镇,马才元是唯一开设废品收购店的人,至今有近30年。他说:“从近些年曹坊镇回收地膜数量来看,全镇农用地膜回收率还不到10%,其余地膜大都被乱扔在田头地角,或小溪小河了。”叶建如说:“现在农用地膜大多厚度在0.02到0.022毫米之间,相对较薄,易破易碎,农民很难实现完全回收。”
“能否引进生物降解新技术?”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还没有引进这个生物降解新技术,但省内一些重点回收加工企业再生产的地膜厚度则增加了,均匀不易破碎,为下一次再回收打下了基础。更令人高兴的是,自去年起,我省相关部门已经携起手来,对引进生物降解塑料技术进行探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使用纤维和淀粉制成的,能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土壤微生物实现降解,成为有机肥料,参与生态循环。推广可降解地膜是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生物降解地膜能取代普通地膜,让农田免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巫瑞万】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城东中学举行首届“汉字听写大赛”[ 05-19 ]
- 下一篇:宁化开展妇女维权等综合宣传活动[ 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