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别让地膜成“地魔”

2014
05/19
08:29
三明日报

收上来的地膜越来越少,马才元唉声叹气。

 

    ●本报记者 巫瑞万 文/图


    收到宁化县曹坊镇读者马才元反映农用地膜污染问题的来信,上月底,记者就此话题先后采访了马才元本人和市、县农业局土肥站以及烟草部门,总的印象是:现在农民使用地膜,有人欢喜,有人忧!
 

    农民:捡地膜挣不到钱
 

    在我市,原本废旧农用地膜都会回收再利用,早在20年前就有废品收购人员进行收购。龙岩、永安、连城等地都有专门塑料厂常年收购地膜,农用地膜不愁没地方卖。马才元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曹坊镇一年就可以回收5万公斤左右烟田地膜。而近些年,每年回收量仅0.5万公斤。


    地膜为何越收越少?宁化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寿南分析认为:曹坊镇每年烟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这是主要原因。原来当地农民捡地膜的积极性很高,每天能挣50多元钱,近些年工价提高,而回收价则没涨,去年回收价仅1.3元蛐公斤,捡地膜人每天只能挣二三十元钱,没积极性,纷纷改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巫瑞万】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