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工之家
●本报记者 巫瑞万 通讯员 张洪艳
“小孩饿,要喂奶了。”
4月17日15时许,张玲妹接到婆婆这个手机后,立即停下缝纫车,三步并着两步赶紧跑到“妈妈小屋”给小孩喂奶……
张玲妹是宁化斯韦特包袋有限公司的针车女工。此前,她和婆婆一起带着小孩,从泉州回到宁化老家打工。这缘于华侨经济开发区有了“妈妈小屋”和“妈妈班组”,使她既照顾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喂奶,又在本地打工挣钱。类似张玲妹的女工还有很多。
爱满“妈妈小屋”
在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有一幢特殊的四层楼房,这就是“妈妈小屋”。其中第二层更是别具一格。这里住着的大都是开发区里“妈妈班组”的女工。据开发区的同志讲,每逢晴天,第二层楼的阳台上晒着的都是女工们五颜六色的内衣内裤和婴幼儿的衣服。
这个开发区企业女职工人数众多,许多打工妈妈希望能够母乳喂养孩子。由于企业没有专门储存母乳的冰箱,也没有哺乳或者挤奶的“私密场所”。这些打工妈妈只好自想办法,时常耽误了上班时间。
为满足这些打工妈妈们的特殊需求,宁化县总工会在开发区职工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妈妈小屋”,免费向孕期、哺乳期的女工开放,满足了这些女工的特殊需求,帮助她们度过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记者在“妈妈小屋”看到:屋内干净整洁,舒适温馨,有桌椅、沙发、冰箱、开水壶、吸奶器、奶嘴、奶瓶等设备,供新妈妈们使用。
县总工会女工部的同志介绍说,她们利用女工的业余时间,分期分批举办“妈妈课堂”,组织学习收看母乳喂养小孩等有关育儿宣传视频,发放母婴用品和健康教育书籍……“妈妈小屋”不仅对哺乳女工开放,其她“准妈妈”们也可在此工间休息,阅读学习母婴保健知识。女工们说,这个“妈妈小屋”很贴心,很有爱心。
自从有了这个“妈妈小屋”后,女工卢小英给她7个月大的小孩喂奶时,再也不用没有“私密场所”感到烦忧了。她说:“以前在厂里给小孩喂奶,担心被人看见觉得很尴尬,现在可以安心地在小屋里喂奶了。”

- 上一篇:城郊乡:微信宣传单独二孩政策[ 05-16 ]
- 下一篇:宁化教师张文元:一肩撑起五个家[ 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