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定制”,让木活字活起来

2014
04/15
08:16
三明日报


邱伟强和师兄杨声强在县里提供的非遗展示厅里忙碌着

 
    宁化,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一层非遗展示厅。墙上挂着各种规格款式的木活字印刷工艺品、木活字工艺品,厅中央是盛着木活字的两个平台。宁化木活字印刷的传人邱志强和伙伴忙活着,检字、刻字、针线串书……“我们已经接满了上半年的活,现在天天都在忙。”3月25日,邱志强忙里偷闲泡了壶茶,说起近况。去年4月,他接了清流县一个宗祠修谱的活,要赶在今年清明前完工。忙不过来,就把师兄叫回来帮忙。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木活字印刷从元代开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发现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两地,其中一处就在宁化县。族谱、经本、玉扣纸、山梨木等雕成的40万个木活字……那是数代宁化人的文化记忆,宁化人的“美丽乡愁”。


    但是,现实一度很严峻。木活字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用途——修谱,因为30年一修,开始进入到一个“冬歇期”。谱师无活可干,木活字印刷的传承成为大问题。宁化几名木活字技艺传承人:邹建宁操起了刻章、修锁的手艺;邱志强的徒弟基本外出打工,师兄杨声强改行做了泥水工;方田乡一谱师早将木活字置之高阁。“我一直在坚守,没有活干,贷款搞工作室,希望在木活字工艺品方面找到生存的突破口。”邱志强说。


    县里有关部门也在积极谋求,守护这“美丽乡愁”:组织谱师到客家祖地祭祖大典上、到文博会上展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非遗保护。2013年,县里拿出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展厅,免费提供给邱志强等人进行木活字的有关工作。县文化馆的戴先良说,他们也在为木活字对接现代社会的需要出点子、找创意、介绍业务,包括印刷书本、制作店铺LOGO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俞祥波】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