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家庭农场:做种养行家

2014
04/12
07:58
三明日报

 燕飞农场在宁化县城设立了首个营销中心。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宁化自去年开始推广家庭农场,至今已注册18家,投资额2000多万元,流转的土地数千亩。未注册但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大户则超过100家。“家庭农场”虽然刚起步,但其优势已显露。本月初,宁化县农业部门来到曹坊下曹燕丰农场考察,发现这里种的槟榔芋比普通农户成活率高2成,每亩可增收1000多元。


    标准和规模,让家庭农场生产出彩


    “同样是新种的槟榔芋,同样在下曹村,燕丰农场种的相当均衡,成活率高。而非农场种植的大小不一,成活率相对较低。”4月1日,宁化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徐小明实地查看比较后,认为家庭农场的种植优势相当明显。粗略计算,农场一亩地的槟榔芋成活率能提高2成,每亩增收达1000多元。


    家庭农场凭啥提高成活率?标准!原来,宁化县农业局出台了一套农场生产标准,注册的农场必须按照这套标准操作。“标准要求,槟榔芋必须统一育苗。而农户的传统办法是直接下芋种。这是两者种植水平不一的原因之一。”徐小明说。


    徐小明介绍,不仅槟榔芋,花菜、辣椒等品种都有生产标准。选种、育苗、用药、施肥、管理等,都有标准和规程,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管。标准化生产,让农作物的安全性、产量、品质都得到保证。


    规模也是家庭农场的优势。宁化有不少山田,农场成片开发种植,有利于机械化操作,能有效降低成本。销售上,有规模,中间商和厂家更为信任。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花科技专门从事农林产品深加工,一条年产槟榔芋成品或半成品1万吨的生产线即将建成。“我们首选和农场合作,将农场变成我们的供货基地。我原本需要和10户人家签合同,现在只要和一户有规模的农场主联系即可。这有利于原料质量管控。”公司老总陈启健介绍。
 

    “从目前情况看,家庭农场在技术、标准化种植、规模效益、监管等方面比传统农户分散种养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徐小明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俞祥波】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