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美了,生活富了,群众笑了
强经济,科技兴烟粮特色农业为新增长点
发展经济是张河生驻村规划的重头戏。如何发展?村民如何增收?张河生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烤烟生产抓起。
他通过多方争取,整合了资金280多万元,建设烟基工程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三年来,村里共硬化田间道(烟基)路10余公里,修建了500余米防洪堤,搞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土地整理、改低工程1800亩,这些大大降低了耕作强度,实现收割、运输、播种机械化,提高了农民耕作效率。"现在我们都是开着车到田里干活。"村民说。
张河生发现村里的农田种烟的不多,经济效益不高。为此,他走进村民家里,动员村民种烟。因为土地流转租用存在困难,两个种烟大户刘根伙、雷万根跑到江西宁都去种烟。张河生和雷旺金亲自赶到江西,把两个人劝回来,并帮助流转了10多亩土地用于种烟。
张河生还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科技种植水平。他大力建设科普书屋,通过科教片宣传、有关图书、开班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提高群众水平。在调研中,他发现农户在打脚叶、科学施肥、适时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于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取得很好效果。在他的努力下,三年来,这个村的优质烟叶从48%提高到55%,产量从1200担提高到2300担,种植农户从80余户增加到120余户,种植面积也从2010年的400多亩增加到2013年的1300多亩。仅烟草一项,每年就为农户增收近400万元。
烤烟上去了,粮食不能丢。张河生带领发展米质好的第一代河龙贡米种植,稳定了粮食收入。此外,他清醒认识到,群众持续增收,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三年来,村里初步形成"两叶两米两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烟叶和茶叶齐飞,薏米和贡米共发展,食用菌大棚和蔬菜大棚作为特色产业已开始起步。村里还注册畲寨商标,发展合作社。
三年来,农民的纯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提升,年收入超过10万的家庭不断增多,昔日的贫困村正摘掉贫穷的帽子,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此外,下沙是畲族村,张河生还在畲族文化弘扬与发展上下了大力气。在他眼里,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与村干部一起,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上马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畲族风情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00多万元。同事,他在村里大力弘扬精神文明道德,慰问老人和困难群众,济困救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俞祥波 罗旺水)

- 上一篇:县司法局举办首届司法协理员培训班[ 03-06 ]
- 下一篇:宁化获批首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