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客家”经济振翅腾飞
“客家”产业经济强势崛起
“客家”经济要做大,离不开产业发展。宁化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宁化客家小吃产业、淮土油茶产业和河龙贡米产业。
客家旅游文化产业,是客家祖地建设持续深入的必然发展要求。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已获批立项,计划投资20多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客家祭祖、文化交流、观光旅游的重要平台。
其中的子项目——客家祖地扩建工程祭祀主轴工程已竣工,投资1亿多元。整个主轴庄严雄伟、气势宏大、客家主题鲜明,从客家祖地牌楼到半月池、寻根路、金水桥、祭祀广场、怀祖殿等,无一不精雕细刻,客家文化气息浓厚。刚竣工就有远近游客慕名而来,今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数量比往年数月总和还要多。
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投资近2亿元,规格高,单体雄伟,把200多个客家姓氏用篆体刻于墙上,特色鲜明。中心内有客家族谱馆、客家图书馆等,客家资源丰富。中心已竣工,世客会期间将揭幕启用,届时将成为整个客家世界中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和观赏景观。此外,客家美食文化城、客家博物馆等正如火如荼建设,不久,旅游文化产业的翅膀将更加雄健。
宁化美食资源丰富,仅仅客家小吃,就有烧卖、松丸子、兜汤等100多种。随着周边小吃产业风生水起,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发展进入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视线。今年春季,宁化县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发展方案出台。宁化连续举办客家小吃培训班。县里还派遣29名干部分赴各地,带动产业发展。
对于开宁化小吃店,县里给予帮扶补贴:除了免费赠送一套统一标志的餐具,对有贷款要求的普通店提供5万元以内的两年贴息贷款,标准店提供5-8万元的两年贴息贷款。县里成立了原料供应中心,对客家小吃主要原料进行统一配送,确保原料质量;根据专家和消费者的评审意见,制定了统一制作标准。
现在,走进宁化城区,处处可见宁化客家小吃的招牌;在福州,在厦门,在三明,在上海,也可看见宁化客家小吃的身影。在宁化各界强力推动下,客家小吃产业已经起步。
宁化物产丰富,河龙贡米、淮土油茶、薏米、淮山等是其中翘楚。河龙贡米、淮土油茶先后获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GAP认证审核。河龙贡米核心产区还被列入全国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和国家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试点项目。借县里打客家品牌之势,河龙贡米、淮土油茶迈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宁化淮土油茶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5年前,河龙贡米产业启动。他们邀请谢华安院士加盟,培育良种。2010年以来,河龙贡米以每公斤18元左右的价格投放超市,4万公斤销售一空。2012年,核心产区再种植2000多亩贡米,并在谢华安团队指导下,实验数十个包括国家一级米在内的水稻品种,准备大面积的推广。
客家源食品、巧妇食品等民营企业纷纷打起“客家”牌。福建鑫鑫獭兔有限公司生产“客加味”牌风味酱兔,发展迅速。“客加味”,就是客家味的谐音。该公司与南昌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客加味”牌风味酱兔荣获第六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今年秋天,该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的两条现代化生产线投产,日生产3000多件产品,产值40多万元,年产值超亿元。

- 上一篇:网友提议获回应 宁化城区新增一处红绿灯[ 11-21 ]
- 下一篇:宁化举行“适合教育”课题开题暨动员大会[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