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三明英烈 魂留湘江

2010
05/18
08:17
三明日报

 

陈树湘烈士

 

灌阳17块烈士名录纪念碑没有一块福建籍

有不少人犯着这样常识性的错误:湘江战役应该发生在湖南。

 

有不少人正淡忘76年前那场短暂的浴血拼杀,如同静静远去的硝烟。

 

但是,三明268万人民没有忘记,76年前,有2.6万名福建籍(大多是三明、龙岩)红军战士参加了长征。其中,以三明和龙岩儿女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共有5000多人。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担任中央红军的总后卫。最后,为掩护中央红军北上,血染湘江,大部分英勇牺牲。他们用青春和稚气的脸孔傲视枪林弹雨,用热情和鲜血灌溉共产主义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201042325日,市政协主席袁德俊率领由市政协、市老区办、市党史办等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赴当年湘江战役主战场——广西兴安、灌阳及全州三县考察和工作访问。借助这次红色之旅,记者努力追寻76年前三明儿女的英勇足迹。

 

  200510月,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在宁化县调研时,沉重地说:“没有宁化(三明籍)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的巨大牺牲,红军长征的历史有可能要重新书写。”

 

三官堂 红军堂

 

2010424上午,联合考察组来到兴安县。

 

界首镇位于兴安、资源、全州、灌阳四县交界地,濒临湘江。76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湘江战役,将这个古镇写入了红色历史。

 

界首镇三官堂门前,几位母亲安然坐在茸茸如毯的草地上,沐着春风,和孩子嬉戏。她们身后,是不起眼的小屋三官堂,原是当地百姓用来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的庙堂。

 

76年前,它是红军强渡湘江战役的临时指挥部,朱德总司令等人当年就在这里亲自指挥红军渡过了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防线。为了纪念当年的这段历史,当地人把三官堂称为“红军堂”。

 

砖木结构的三官堂临江而立,中有天井。斑驳的外墙褪去了原来的灰白色,油黑发亮的梁柱,已被磨得凹凸不平的地砖,喻示着它的沉重和不忍回首的历史。打开扃闭的大门,是北去的湘江,波浪不兴的江中,訇然传来1934年的枪炮声。

 

洒进天井的一束阳光,宛如时空隧道,连接着历史和现实。江风拂过小屋,有鸟儿吱吱啁啁,静谧的墙上陈列着红军长征的史实图片。三官堂,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诉说远去的硝烟。

 

岁月如白驹过隙,草木依然含悲。湘江战役,这场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的鏖战,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仗,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界首镇当地流传着红军突破湘江后的一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这句民谣,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红军的爱戴以及对牺牲战士的深切缅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骆志雄】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