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揭开木活字雕刻印刷术“面纱”
宁化木活字印刷是我国有幸保留下来,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张林勇 罗旺水) 16日,福建发现存活木活字印刷术新闻通气会上传来消息,省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日前在客家祖地宁化县采集《客家文化》资源时,发现仍活存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现存的木活字数量超过30万枚。一群被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宁化县城关、淮土乡等地,用古老的木活字印刷为当地人印制族谱。
据了解,中国的木活字起源于元朝末期,至今有800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宁化木活字印刷是我国有幸保留下来,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近日,笔者来到宁化城关城北新村,走进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传承人之一的邹建宁家。从他的娓娓叙说中,揭开了这项尘封已久的技艺“面纱”。
四代祖传手艺
“我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47岁的邹建宁自豪地说,他家世代都是帮人搞印刷的,印族谱,刻印章,现传到他手里至少有四代了。在他家的活字印刷工作间里,木活字沿墙密密匝匝、一盘挨着一盘地整齐码放在木质长凳上。邹建宁说,日积月累下来,他家的木活字有6.8万多个字,其中部分是清朝末年的木活字。“‘文革’期间,爷爷为了不让人把这些传家的东西毁掉,偷偷把这些字和图版藏在谷仓顶上。我六七岁的时候,在谷仓找东西时发现了它们。”邹建宁说。其他绝大部分字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各客家姓氏恢复修订族谱后重新刻的。“以前我不知道这木活字的价值,后来有个文物贩子到我家想花5万多元买走这些木活字,但我觉得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绝对不能卖。” 提起往事,邹建宁记忆犹新。
印谱工序10多道
邹建宁说,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平时要做好取材、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印谱时还要严格按照有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切纸→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装线→封面→装订等10余道工序,规范手工操作。
选材时,纸张应注意选用宁化治平乡的玉扣纸,用老宋体刻、印,刻字须用上好的山梨木、荷树木,决不能半点马虎;检字有单独的祖传歌诀,现在改用拼音顺序;排版有格式,先是序言、跋、志等,按照普通古籍的版式排版。印刷首先选用正品“一得阁”等上等墨汁,或单独研墨。印刷时,纸张湿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用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则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于是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做好了。
“十几道工序里每道都需要真功夫,最要紧的是刻字、检字、排版,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 邹建宁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项“绝活”,还特意表演了刻字、制版、印刷等工艺。他那娴熟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但一切都显得古意盎然。
- 上一篇:“木活字”让我们反思些什么[ 04-30 ]
- 下一篇:宁化“木活字”印刷术将亮相第六届中国文博会[ 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