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木活字”印刷术将亮相第六届中国文博会
邱志强和徒弟在曹坊双石村印刷族谱
今年4月9日,在宁化县某村拍摄客家文化题材的原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一仙和视听部副主任陈顺,在拍摄“族谱”专辑内容时,通过当地文化部门联系上修“族谱”的村民,并在村民家中发现大量木活字印刷。通过研究,他们确定这些就是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郑一仙、陈顺认为,宁化留存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年)创制了木活字。目前,浙江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已知的中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福建有关专家认为,宁化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的发现极具科学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据县文化馆调查,宁化“木活字”印刷可追溯至明初至明中叶,清初,宁化的木活字制谱已十分盛行。宁化木活字目前保存有近40万枚,既有祖传的,也有新刻的,活字取材多用梨木、柯(荷)木,主要用于刻印家谱,并偶有刻印蒙书、佛经道藏等。刻印艺人民间称为“谱师”,年纪大者80多岁,最小的仅32岁。他们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有堂号,现存留有“印心堂”、“衍冀堂”、“文林堂”、“文斋堂”等。艺人多能熟练掌握木活字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刷印、装帧等技艺。宁化解放前印谱鼎盛时期,全县共有20个木活字印刷师傅,现在只剩下邹建宁、邱志强、邱中水、邱炉明、廖有焕、伍加厚等几位了。
据了解,第六届中国文博会由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贸促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过去的五年,文博会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以中华文化走出去为目标,不断强化对文化产业的检验促进和高端牵引作用,提升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出口交易功能,把展会办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检阅与总结的盛会。福建本次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提线木偶等。(张瑞兰)
- 上一篇:《福建日报》:揭开木活字雕刻印刷术“面纱”[ 04-30 ]
- 下一篇:宁化七劳模赴市受表彰[ 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