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韩信夫(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在《从梅州〈考察报告〉看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文中说,
陈良学(陕西秦巴客家与谱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康学院研究员):从陕南诸多族谱中发现,明清时期迁入陕南的客家家族,基本都是起源于陕西关中或中原地区的古老氏族,他们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辗转迁徙,大多在汉唐和宋元间迁居福建宁化石壁,经过历史大潮的无数次冲刷,又于明清间返迁回陕西。
刘焕云(台湾联合大学全球客家中心副研究员):在《二十一世纪寻根意识与客家祖地宁化石壁“在地全球化”发展方向之研究》一文中说,宁化石壁是客家祖地之源,若要呼应二十一世纪客家人之寻根意识,吸引全球客家人返回原乡,宁化地区必须要制定配合寻根潮流之政策,让来自世界各地之客家后裔,有回祖地寻根之意愿,再回到祖地寻根旅游时,能够使其全面认识祖地之客家文化,认识祖地之客家特色建筑、客家民俗技艺、客家传统信仰、客家庆典、客家礼俗仪式、客家歌谣、客家习俗典故、客家谚语等“客家文化资产”。
刘大可(历史学博士,福建省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在《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发展闽西客家旅游》一文中说,闽西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应加以挖掘和整合,突出主题,设计合理路线;另一方面是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整合。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没有优势互补;二是各自为政,主题分散;三是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四是管理不到位,接待受限制;五是客源市场狭小,旅游产品不丰。
曾喜城(台湾美和技术学院文化事业发展系主任)、曾振城(台湾屏东原乡土文化协会文士研究员):在《宁化石壁与台湾客家文化的发展》一文中说,台湾屏东《曾氏族谱》记载:屏东曾氏始祖祐振公宋末由中原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第二代逢元代之战乱,再移居今广东省蕉岭县。曾氏六户子孙再于清初移居台湾屏东平原。该文以宁化石壁的裕振公后代移居屏东的历史脉络,屏东以第一世“曾裕振祖尝会”的名义,在台湾建造了最美丽的词堂建筑为例,以“宗圣公祠”有形的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艺术等三个方面,论述“宗圣公祠”古迹的历史价值,得以说明宁化石壁与台湾客家文化发展的关系。台湾客家文化的发展,宁化石壁是祖脉相连的源头活水,瓜瓞绵延在台湾落地生根形塑了多彩多姿的客家文化果实。期盼后人饮水思源,谨记台湾民间俗谚“吃果子要拜树头”。(刘善群摘编)
- 上一篇:曹丽华:滑石村的好当家[ 11-12 ]
- 下一篇:宁化万余少儿开始陆续接种乙肝疫苗[ 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