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张信仙: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2009
07/02
08:08
宁化县新闻中心

 

张信仙和张美权自豪的说:“你所能看到的山,都是我绿化的!”

 

雨过天晴。

 

68,吃过早饭,宁化县安远乡马家村新坑组造林大户张信仙照例来到自己的林子巡山。几天的大雨,让大山更显苍翠。一股股清澈的溪水,穿过茂密的植被,潺潺地流入山底的河沟。

 

“天天绕着山场走一圈,就什么烦心事都忘啦!”看到满眼滴翠的树苗,这位黝黑精瘦的汉子笑得很爽朗。

 

20年来,他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这片绿色的希望。

 

造林之初,小康之家变成穷光蛋

 

20年前,张信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做点小生意。当年,村里有3000多亩宜林荒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看着满山的杂草,张信仙觉得挺惋惜。

 

当时的林业政策是“谁造谁有”。林业站干部来村里动员村民“承包荒山造林”。经过一番考虑,张信仙决定包下这片山,自己造林!

 

“你简直疯了!一棵树要长20多年呢,你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妻子毛凤香对于丈夫的这一决定十分不解。村里的一些人也好心劝他:“造林来钱慢,而且难管理,哪天倒霉起来,一个烟头,就可能把你的林子烧个精光……”

 

马家村紧邻省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这里温度低,光照不足,大多数农户的田都是冷浆田,一年只能栽种一季稻,而且产量低,从田里根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更别谈发家致富。

 

靠山吃山,谋事在人。张信仙说服妻子,到林业站买来松树和杉树苗,开始炼山造林。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上山,晚上黑洞洞再回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回忆起那段造林的日子,张信仙十分感慨。那时,每天山场上有20多位工人在忙碌,为了节省资金,张信仙把自己当作两个人使,除了要监督工人干好,自己也亲自动手挖坑、放苗,光铁锄就磨秃了十多把。妻子毛凤香在家里做饭,中午,就把饭挑到山上给工人吃。

 

“每天都要发出去一百多元,花钱真和流水一样。”当时,每位工人造林工资是4.5元一天,实行日日结算。张信仙说,半年后,他种下苗木80多万棵,给33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他的钱包却迅速地瘪了下去,做生意攒下的15万元积蓄全花光了。

 

“要让树长得快,前三年的管理和施肥很关键。”一棵棵树苗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都等着主人给它增加营养呢。张信仙不得不开始借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瑞兰】 【责任编辑:张林勇】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