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全国人大代表林兴禄:加快建立医防融合机制 为老百姓提供周全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2020
05/23
19:14
中国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加快建立医防融合机制,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林兴禄指出,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上,存在预防为主措施不到位、防治融合不够紧等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业务融合不紧。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多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但在现行体制下,卫生健康部门仍按业务分工分设任务,治疗归治疗,预防归预防,疾控机构的研究分析成果在医疗机构得不到有效利用,未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是沟通存在壁垒。各级疾控机构所应用的信息系统与其他公卫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信息“烟囱”和“孤岛”现象严重。以三明为例,开展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工作后,结核病防治由疾控中心一家转变为与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三位一体”防治,但在实践中,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对患者的管理、筛查、检测、诊疗等方面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结核病防治能力有所下降,三明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仅89.4%。


三是健康管理缺位。在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过程中,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人员队伍、资源配置、健康服务等方面未有效融合,导致预防、医疗、慢病管理、康复为一体的服务链条没有实质形成。在人员队伍方面,疾控中心人员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未参与到“治未病”工作中;而医院医生大多精力花在“治已病”消减存量病人上,较少关口前移。在资源配置上,疾控中心与医院均各自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医防资源配置效率低。在健康服务上,疾病预防控制、老年与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四是投入保障不足。近年来,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业务量不断增加,但疾控机构业务经费不升反降。据统计,2014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拨款为5.29亿,2019年下降到4.5亿,同比下降14.9%;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同期从36.19亿增加到50.23亿,同比增长38.8%。在硬件设施上,省级疾控中心中A类设备配置达标率100%的不足20%,达标率低于80%的占13%。相当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尤其是实验室设备A+B类平均配置率不足国家标准一半。


为此,林兴禄建议,围绕坚持预防为主,在通过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上,加快突破疾控机构改革,筑牢群众生命健康的“上游筑坝”,推动医防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一、推动以疾控中心为主的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建设。三明在深化医改过程中,于2019年12月启动了市疾控系统改革,在医共体(总医院)框架下,设立以医院、疾控机构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办公室”,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通过专业人员融合、业务培训融合、监测报告融合,使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在病例报告、人员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疫点疫区的消杀处置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国家卫健委在各地以推进医共体(总医院)建设为契机,设立“医防融合办公室”,健全完善医防融合机制,提升的医共体(总医院)内涵与外延。


二、推进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模式。国家卫健委加快推进医防队伍、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深度融合,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队伍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医师队伍建设,建立医共体公共卫生医师分类管理制度,以岗定职,推动公共卫生医师定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医师晋升晋级、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把预防为主落实到医疗服务之中。二是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融合。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加大资源配置服务前端、服务基层的力度,推进区域慢性病防治、医养结合、免疫规划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筛查与体检平台、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三是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医疗服务融合。以县域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打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分割、脱节的局面,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四是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信息融合。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促进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数据平台整合运用。


三、完善政府投入保障及适当增长机制。国家财政部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置、重点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投入保障。一是启动新一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建设,加大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相适应的疾控硬件体系。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免费项目,鼓励开展重点疾病筛查,探索建立重点慢性病健康素养提升积分制度,引导公众自觉关注、维护自身健康行为,降低重点人群的发病率及重症率,切实体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保障居民健康中的导向作用。三是瞄准疫情后居民消费新趋势,出台鼓励森林康养、医养结合等业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传染病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康复医院等投入保障力度。四是依托三明医改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医防融合培训交流;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懂预防、懂治疗、可预防、可治疗、能应急、能常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投入。


四、强化公共卫生评价考核。国家财政部、人社部、卫健委联合建立公共卫生工作绩效监测评价体系,依托信息化技术和健康大数据,将居民健康水平、重大疾病筛查结果、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重大疾病发病率、辖区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等作为核心指标,对医疗和疾控机构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医疗和疾控机构经费核算、评先评优等挂钩,与医疗和疾控机构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确保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胡美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胡美东】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