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爱心天使彭冬梅

2014
09/03
07:06
三明日报

   8月8日10时许,骨瘦如柴的张传荣躺在小汽车的座椅上,带着浓浓的感激和回老家的归心似箭,艰难地向车窗外的彭冬梅等人挥手致谢。“谢谢大家,我们回去了。”张传荣的儿子深深鞠了一躬,躬身钻进车里,启程踏上返回四川老家的路。


    让病危四川汉子体面地走
 

  彭冬梅是宁化县翠江镇双虹社区人,今年50岁。今年7月初,她听邻居议论,有一个外地人在城外的七里圳,病得快死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照顾,很可怜。她连忙前往寻找。“他躺在两张木板搭起的床上,底下是一盆呕吐物,整个房间臭气熏天。”
 

  据身边工友介绍,此人叫张传荣,四川人,49岁,20多年前就出来打工,四处漂泊,一直没有回老家。今年6月底,他被查出食道癌晚期,医院已无法救治。


  “快死的人,总不能看着他活活饿死。”彭冬梅说。张传荣病情严重,吃不下东西,彭冬梅自己掏钱买来排骨,把肉炖烂成肉羹后喂给他。看他吃的太少,彭冬梅又买来牛奶补充营养。彭冬梅家离张传荣的住处有2里多地,但一日三餐,餐餐不落。病人衣服肮脏破旧,彭冬梅就买来新衣服给他换上。为了让他睡舒服些,她又和其他热心人一起,从楼上搬来床垫铺上。


  照顾10来天后,张传荣很信赖这位慈眉善目的阿姨。经常早晚给她挂电话,说想吃这个那个。但彭冬梅听不懂四川话,每次接到电话,就赶过去,看他写在纸上的内容,再去买。一次晚上8时多,彭冬梅接到电话,大概是想吃什么,可是又听不清。一晚上记挂着这个事情的她一大早就起床,一问才知道病人想喝糖开水,想吃甜甜的葡萄,便去买来。


  眼见自己时日不多,张传荣流着眼泪说,出来这么多年,非常想见老父亲一面,恳求彭冬梅去寻找他的亲戚,让他们来接。彭冬梅通过好多办法,终于挂通了病人的儿子电话。


  8月6日,张传荣病危,彭冬梅取出自己的2000元钱,去寿衣店为他定制寿衣和殡葬服务。“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也想让他体体面面的走。”
 

    无私照顾智障母子
 

  张传荣被接回老家的当天,彭冬梅又给三明市精神病院的张龙林挂了个电话,了解他的情况。“他在那呆着挺好,人更有精神了。”彭冬梅说。


  张龙林是彭阿姨的邻居。她曾经照顾张龙林母子长达6年。
 

  2006年的一天,彭冬梅发现74岁的巫月英彻底糊涂了:把米、菜通通放在锅里,却不生火,接着一股脑装入盆子,手抓着乱吃一气。看着老邻居这样,彭冬梅心疼极了。巫月英的儿子张龙林从小得癫痫,后来精神不太正常,根本无力照顾自己。彭冬梅便揽下了照顾他们吃喝的担子。先是自己家多做一份饭,后来自己每个月垫付100多元,找到一家食堂给巫月英母子俩送饭。


  2009年8月,巫月英因老年痴呆症,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经常屎尿一身。彭冬梅二话没说,默默照顾。巫月英睡觉时经常滚落到床下,也不知道上床,甚至连站立都不会,彭冬梅要经常探望帮忙。老人卫生不能自理,彭冬梅两天给她换一身衣服,三天给她换一次被单,如果碰到屎尿在身,一天要给她换洗好几次。老人的衣服不够用,彭冬梅常常自己掏钱给她买衣裤、棉被,衣裤往往一买就是五六套。2011年5月,巫月英在彭冬梅的照顾下平静离世。


  巫月英去世后,彭冬梅继续承担照顾张龙林一日三餐的重担。张龙林一上火,癫痫病就发作。彭冬梅总结出这个特点后,便在张龙林的饮食上特别注意。给张龙林理发是麻烦事,由于他有精神障碍,理发师傅来了两三次就都不愿意来了,彭冬梅买来剪刀、剃须刀,自己动手。2012年,在彭冬梅等人的努力下,张龙林找到了愿意接收他的精神病疗养院。彭冬梅经常打电话联系,关心他的身体和治疗情况。有时还会和家人一起,去医院看望他。


  彭冬梅早年做一些小生意,后来做家政服务。现在,因为腰椎尖盘突出,她有半年多没有做事了。已到知天命之年,她的生活重心就是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她听说将乐县一个家庭非常困难,掏出了口袋里仅有的几百块钱;了解到宁化县安乐乡、河龙乡的病人有困难,她又各捐出了1000元;碰到或听说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她总是打听住哪里,然后上去帮忙……因为乐于助人,她先后被评为三明市十佳爱心天使、三明市十佳道德模范。
 

  (就在本文写完时,彭冬梅来电,张传荣已回老家四川宜宾,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后离开人世。)(俞祥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