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带动新职业引领新就业
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11月2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服务类职业成为最主要的短缺岗位;在“双十一”购物狂潮的背后,数字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带动服务消费领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力量。当前,新业态的蓬勃生长,人们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催生了诸多新型就业方式。
服务型消费创造大量新就业形态
“双十一”购物潮刚刚过去,紧随其后的快递潮仍未消减,快递小哥们度过了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派送时光,匆忙地奔走在大街小巷。与此同时,在商城、餐饮街附近,每逢饭点儿临近,穿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就开始聚集,守在摩托车旁盯着手机准备接单……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代驾、淘宝店主、家政工、月嫂……这些服务类职业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型消费需求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服务消费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占比达49.4%。在这种新趋势的带动下,服务业成为最火热也最紧缺的从业方向之一。
近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上升,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5%。2018年末,全国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9万个,从业人员414.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73.8%和55.4%。
11月2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根据全国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报的数据,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其中,42个短缺职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的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其中就包括了营销员、快递员、服务员等。
从该排行调查的城市来看,需求短缺排行靠前的以二、三、四线城市居多。如“营销员”需求典型城市排前五名的分别是大连、广州、成都、徐州、贵阳;快递员需求典型城市排前五名的分别为常德、太原、徐州、天津、包头。可以看到,服务业就业需求正呈现向三、四线城市市场下沉的趋势。
服务型新消费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形成了丰富的就业生态。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指出,由于服务业领域的就业弹性系数更高,创造的就业增量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近年来日趋旺盛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加上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使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走强。
新消费新业态带来就业新方向
今年“双十一”,天猫成交额达到2684亿元;京东在“双十一”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刷新纪录的成交额成为体现中国居民消费潜力的一个窗口。在新消费时代,数字经济创造新就业、带动服务消费领域就业增长的效益正在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阿里巴巴服务新消费平台带动就业机会测算研究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带动服务新消费就业机会1363万个,其中“线上劳务交易型”就业机会230万个,“线上服务产品交易型”就业机会324万个,“商户展示关联型”就业机会792万个,其余为这些企业自身容纳的就业。外卖小哥就是“线上劳务交易型”就业的代表,《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显示,饿了么蜂鸟配送注册骑手77%来自农村,他们通过送外卖自食其力,在城市站稳脚跟。
这一结果表明,除了传统电商零售平台,其服务新消费平台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就业带动能力,并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获取收入的机会。
新业态催生新就业正逐渐体现在更多职业领域。2018年,飞猪平台上的旅拍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240%,旅拍师成为一种日渐标准化的新职业。经初步估计,全国专职或者兼职旅拍师已超过100万人。
近两年,网红带货营销的新模式开始兴起,网红、职业主播成了年轻人向往的“新职业”。靠网红主播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日销千万已不再新奇;今年“双十一”预售前7天,旅行自媒体“嬉游”就带来1亿元的旅行服务产品成交;新媒体时代,一大批自媒体创业的内容网红强势崛起。
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13个新职业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新职业到新就业,互联网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在拓展消费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 上一篇:中国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达34% 专家呼吁四类人重点戒烟[ 11-22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