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管不了、不敢管: 乡村教育还缺一张安静的书桌

2019
01/15
08:51
央视网

  工作忙、地位低,课堂纪律多放任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工作辛苦没成就感”、家长不配合、学生不尊重,是乡村教师群体较为普遍的感受,也是他们管不了、不敢管的重要原因。

  罗燕带的是三年级的数学和四年级的语文以及三四年级的其他副科。“我一个星期将近30个课时,还是班主任,每天从早读到放学排队都没法休息。”罗燕说,平时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几乎没有精力再专门去抓课堂纪律了”。

  “没办法,每年都有老师流失,人少课多,任务就重了。”罗燕所在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乡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能留得住人就不错了,更别提上课的积极性了。

  在乡村学校教了2年书后,90后的范琴正在犹豫要不要辞职。与留在城里当老师的大学同学相比,她每月只多了400元的农村教师生活岗位补助。由于家在外地,范琴平时住在中心小学的单身教师宿舍。

  半月谈记者看到,她居住的教师宿舍楼是一栋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筒子楼,宿舍是10平方米不到的单间,屋内有一桌一椅和两张1米宽的硬板床,其中一张床用来摆放衣物和行李。夜里上厕所只能下楼去50米外的公共卫生间。“有次家里人来看我,看到这个条件都抹眼泪了,劝我回家换份工作。”

  “待遇差、地位低”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乡村教师被学生“看不起”的原因。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读书无用论”如今在一些乡村盛行,不少人认为“当老师的工资还不如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这让老师在一些高年级学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学生嘲笑。老师在缺少了尊严感的同时,也淡化了责任感。

  一名受访小学教师说,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愈发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这是对的。但如果老师的做法让家长和学生有一点点不如意,都被放大检视,就走过了头。这种无形的枷锁下,自己不得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管理孩子多是倾向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老师们不敢管的原因之一。贵州省毕节市一教学点的支教老师刘云(化名)说,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照料,他们基本只能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在学习和思想教育上,几乎帮不了什么忙。“经常有孩子因为到亲戚家‘吃酒’不来上学,家长也不管不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