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国产创新药为啥总是难产 研发投入缺乏长效机制

2018
10/29
09:37
央视网

  靠自筹无法承担巨额研发费用

  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失败率高是新药研发的三大痛点,尤以临床试验最为“烧钱”。

  新药研发是一个“综合工程”,一个1类新药,从立项到上市,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所有环节中,临床试验是历时最长、资金投入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国内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内部负责人表示,随着临床试验项目设计越来越复杂,临床研究费用也水涨船高。

  “对于创新药尤其是1类创新药,要完成全部开发,目前只有全球制药巨头才能做到。一般公司在完成前期研发、到达阶段性节点后,受制于后期研发庞大的资金压力,绝大多数会待价而沽,将项目转让给大制药企业,或者与之合作开发。”上述人员说,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总额的4%—8%,投入多的则达到20%以上。

  2015年12月,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将其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AK-107的全球独家开发和销售权授予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前者将从默沙东获得一笔前期付款,以及总价为2亿美元、涵盖开发和推广的阶段式付款。2017年,康方生物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

  然而,国内大多数的新药研发并没有康方生物幸运。谈及康方生物和默沙东合作的缘由,康方生物董事长兼CEO夏瑜坦言,“新药研发的投入巨大是一方面,另一重要原因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是顶尖国际制药巨头激烈竞争的领域,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她透露,目前不但临床试验推进速度很快,研发进展也很顺利。

  “康方生物和默沙东的合作模式是国际上制药企业之间常用的一种合作模式。”她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药研发的困难需要中国制药行业在各个层面的进步和成熟,包括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的提高,监管机构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对新药研发长周期、高风险的真正理解和长期支持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